李嘉堂紀念出版社成立五十週年  ~ 張冠榮修士 ~

 

李嘉堂紀念出版社成立至今,不知不覺已屆五十週年。今天,我們為她慶祝金禧,免不了也要跟大家一起追溯她的歷史,緬懷與她過去有關的人和事物。

 

李嘉堂紀念出版社的創辦人是高申祿神父 (Fr. Mario Coarezza 1917-1992),他是慈幼會來華傳教士之一。高神父在一篇簡短的自傳裡說,他也曾跟鮑思高神父一樣,在生命裡聽到類似的「神秘呼召」。從小,母親就鼓勵他研讀教理,後來,他成為堂區慶禮院內的教理主任。當他在備修院唸高班時,接觸到當時的慈幼會總會長李嘉堂神父。李嘉堂神父創設了 LDC (公教教理書局),推廣公教教理。李嘉堂神父這方面的工作,都在年幼的高申祿心中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當他在初學院學習時,早盤算 著怎樣出版新穎而有趣的印刷品,吸引青年開開心心地研讀教理。

 

年輕時,高神父獻身於自己喜愛的工作。自從 1951 年,被逐離開上海,即前往澳門的慈幼印書館工作,直至 1954 年。當時中國大陸的市場被封閉,而台灣的市場仍未開發 (那時慈幼印書館已收購了台灣的華明印書館),慈幼印書館即時出現了經濟困難的問題。高神父要打開這個困局,他推出《活的教理》一書,這創舉成功了。正當慈幼印書館在掙扎求存時,高神父開始籌組他未來的出版企業 ── 李嘉堂紀念出版社。後來高神父接受了慈幼會省會長陳基慈神父的委派,到筲箕灣慈幼修院工作。稍後當九龍鄧鏡波學校建成時,高神父借用了三間課室,正式成立了李嘉堂紀念出版社。

 

當時有一位名叫魯保祿 (Bro. Paul Prokopowicz) 的修士,協助高神父出版書籍、教理活頁和公教圖書等,再向負責學校事務的修女們推銷。早期出版的書籍,計有:《我的教理》兩冊、《小學生問答》六本。這些書籍普遍受到歡迎,廣被香港天主教學校所採用,十分暢銷。

 

今天聳立在天光道上的李嘉堂紀念出版社,也是高申祿神父全心全意依靠 著他的大恩人聖母瑪利亞 ── 信友之助佑,一分一毫地籌募捐建的。在 1958128 日的聖母無原罪瞻禮上祝聖動土,並由當時的財務長武幼安神父和高神父本人親自督建。這座建築物穩如盤石,堅固耐用,歷久猶新。翌年,由當時的會長杜希賢神父主持落成典禮,正式啟用。

高申祿神父視察工程
 
李嘉堂紀念出版社大樓外貌
 
會長杜希賢神父主持新樓落成祝聖禮

 

一九五九年二月十九日,會士通訊這樣記載:

「在鄧鏡波學校,打樁已完成了。現在正在為教理中心的新樓安放地基。這座新樓將於四個月後完工。」

一九五九年十月十日,會士通訊有以下記錄:

「教理中心已搬進她新的、寬敞而又吸引的大樓,這大樓在山坡下,比鄰著英皇佐治學校,使學校地下騰出一個新課室。因此,小三及小四可以安排在地下,中文部全安排在二樓,而工業部的課室則在三樓

 
高申祿神父在新樓走廊念經
 
高申祿神父及他的傑作 ─ 「活的教理」

李嘉堂紀念出版社的成立,正值慈幼印書館結束之時,因此之故,今天李嘉堂紀念出版社的徽號是在一棵斷樹上再長出了新芽。無論環境如何艱巨,對教理的熱愛,正是高神父一生獻身侍主的動力。

 

1962 年,李嘉堂紀念出版社開始出版由慈幼印書館編製的中文「書仔」(主要是青年叢書)1963 年,得到黃台莊女士的加入,著手處理這些書籍的中文版的工作,其中包括:《永生之言》(張子壽神父英文原著•黃台莊女士翻譯)。這部書是用來代替《小學生問答》的。由於這本書是獨家發售的,所以非常暢銷。

 

1968 – 69 年,高申祿神父返回義大利,修讀教理課程。回港後,高神父集中他的力量,從事出版《活的教理》一書的工作。這本書附有立體圖畫,閱讀之餘,又可以讓讀者動手剪貼,參與感強,效果良好。這本書以中、英、葡…… 等六種不同文字出版,暢銷全球。由於這本書附有剪貼部分,所以高神父邀請了母佑會的姚維智修女和一些女孩子協助,先把教理圖畫剪貼妥當,成為一本既吸引,又易明的教理課本。自從有紀錄以來,由李嘉堂紀念出版社出版的書籍已逾一百萬冊。

 

在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後,在教理編排方面有了一些變動,於是高神父要出版新的教理書 ──《小學教理課本》,適合小一至小六年級用,各級分上、下兩冊,合共十二本。1971 年,又開始出版中學教理課本,適合中一至中三年級用,合共三冊。隨後又由曹文植神父 (Fr. William Joyce) 為中學會考聖經科編寫《會考問答》。當年中學會考是每年考一部福音,共出版了四冊,內容涵蓋了三部福音。同時又出版了第五冊 ──《宗徒大事錄》。

 

多年來,黃台莊女士對李嘉堂紀念出版社貢獻良多。她對公教教理非常熟悉,又有很好的中文修養。高神父只要把自己心中所想的,用一點普通話、廣東話和意大利文,再加很多手勢動作,向黃女士表達,而黃女士就可以把高神父心中所想的,轉化成適合青年讀者閱讀的中文。黃女士多年來協助高神父,正好促成了李嘉堂紀念出版社的成功。這是必須大書一筆的。

 

其後,香港天主教的教理書由香港教區教理委員會出版,取代了原先由李嘉堂紀念出版社編印教理書的地位。由於這是香港教區官方的刊物,很快便佔據了大部分香港市場。

 

以前,李嘉堂紀念出版社都會售賣一些聖物,這只是擔當陪襯的角色,後來卻成了李嘉堂紀念出版社服務大眾的主力。談到售賣聖物,它的源起是這樣的:高申祿神父的母親不時都會寄一些聖物給他,這些聖物包括:聖相、唸珠、聖牌…… 等。高神父的母親很多時都是把這些聖物塞在襪子裡寄來的。高神父有時也會把部分聖物出售,發覺頗受歡迎,於是他親自坐船回意大利採購,大概要花上一個月時間。真想不到原先這個偶然和小規模的工作,後來竟成了大宗的買賣。

教宗保祿六世對李嘉堂出版的書籍表示欣賞
李嘉堂出版社的優美印刷品

 

雖然高申祿神父已於 1992114 日去世了,但是他一生都在推動教理;出版教理課本,使無數學子得益。高神父對於天國的傳揚,是功不可沒的。今天,我們在李嘉堂紀念出版社成立五十週年的大日子裡,特別懷念這位先賢的功勛,同時也要自我勉勵,見賢思齊,更要為推動教理多盡一分力,效法高神父對傳揚教理的創新精神和工作熱忱。

 

2003 年,黃台莊女士也退休了,但是李嘉堂紀念出版社出版教理書籍和售賣聖物的善功,還會繼續下去。經歷了半個世紀的李嘉堂紀念出版社,也會與時並進,自我更新,發光發熱,向明日的青少年傳播福音,延續會祖聖若望鮑思高神父出版善書,傳揚聖教的弘志。  

 


鮑思高家庭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