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9日主日,慶祝世界傳教節當天,教宗良十四在聖伯多祿廣場為七位真福舉行封聖大典。在這七位真福中有兩位殉道者,三位修女,以及兩位平信徒。教宗在彌撒講道中詳細闡述了祈禱與信德的重要性,在天主上智安排的希望中生活和行動。
(梵蒂岡新聞網)“當我們聽到那些身處困境中的人呼喊,我們是否也像基督對所有人那樣,成為天父之愛的見證人?基督是一位謙卑者,召叫傲慢的人悔改;祂是一位義人,也使我們成為義人。今天的新聖人也表明:他們不是英雄,也不是某種理想的捍衛者,而是真實的男人和女人”。教宗良十四世如此強調了七位新聖人留下的見證。
10月19日主日,教宗在聖伯多祿廣場為七位真福舉行封聖大典,當天廣場上擠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大約七萬名信友。彌撒開始時,聖座封聖部部長塞梅拉羅(Marcello Semeraro)樞機在列聖品案申請人的陪同下,向教宗呈上七位新聖人的生平事蹟。伯多祿大殿前的石階上也陳列著他們的聖髑、善導之母聖像,以及波利尼(Vincenza Maria Poloni)修女撰寫的會規。
教宗在彌撒講道中,稱新聖人是“基督的忠實朋友”。他們中的有些人為信仰而殉道,如亞美尼亞的總主教馬洛陽(Ignazio Choukrallah Maloyan)和巴布亞新幾內亞的要理教員圖羅特(Peter To Rot);其他的人中,有波利尼(Vincenza Maria Poloni)修女,維羅納慈悲修女會的創始人;馬蒂內斯(Maria del Monte Carmelo Rendiles Martínez)修女,耶穌婢女會的會祖;特龍卡蒂(Maria Troncatti)修女,母佑會的成員。
此外,還有兩位平信徒也被列入聖品,一位是委內瑞拉人埃爾南德斯(José Gregorio Hernández Cisneros),在俗方濟各會的成員,被稱為“窮人的醫生”,他不只為窮人治病,甚至為他們支付醫藥費;另一位是隆哥(Bartolo Longo),龐貝玫瑰經聖母朝聖地的創建者,在意大利,甚至在全世界深受愛戴。
傳播基督之光
教宗強調,儘管新聖人的事蹟、生活時代和信仰旅程各不相同,但他們都表現出“藉著天主的恩寵,他們使信德的燈火常燃,甚至他們自己也成為能夠傳播基督之光的燈火”。教宗希望他們的代禱能幫助“處在磨煉中”的信眾,激勵信眾走向“成聖的共同聖召”。
信德,天主與人之間愛的紐帶
接著,教宗的講道圍繞著信德和祈禱,省思當天福音中耶穌提出的問題“人子來臨的時候,能在世上找到這種信德嗎?”(路十八8)教宗指出,這個問題揭示了“在天主眼中最珍貴的事物”,也就是信德,即“天主與人之間愛的紐帶”。這種關係“至關重要,因為一個沒有信德的世界”就如同孤兒一樣,沒有救贖。“與物質、文化、科學及藝術相比,信德之所以卓越,並非因為前面那些應被輕視,而是因為若無信德,它們便失去了意義”。
教宗繼續指出,沒有信德,“我們便無法懷有得救的希望,天和地依舊如往,我們心中不再有希望,人的自由將被死亡所擊敗,我們對生命的渴望也將墜入虛無之中”。教宗強調,“正是這份信德支持著我們為正義而努力,因為我們深信,天主為了愛而拯救世界,將我們從宿命論中解放出來”。
祈禱滋養信德
為了讓信德日益增長,教宗強調祈禱的重要性,“正如我們從不厭倦呼吸,我們也要從不厭倦祈禱!正如呼吸維繫肉身的生命,祈禱亦滋養靈魂的生命。事實上,信德在祈禱中表達出來,而真誠的祈禱則使信德變的活潑”。教宗以“不義判官和寡婦的比喻”(路十八1-8)再次重申了這份聯繫,因寡婦的“堅持不懈“,最終促使法官採取行動,為她伸冤。教宗指出,“這份堅毅的精神,為我們是一個美好的榜樣,特別是在考驗和磨難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