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8月11-13日)
潘銘智
我們一直在期待這一刻:總會長范達民神父在東亞澳區區長賢明漢神父及其秘書Horacio Lopez的陪同下抵達澳門。1906年2月13日,當時的雷鳴道神父和其他五名慈幼會傳教士抵達中國(澳門),開始了慈幼會在遠東地區的第一個事業。在這一週裡,總會長將在中國三個地區——澳門、台灣和香港進行訪問,鼓勵眾人。
歡迎儀式在澳門粵華中學舉行。校內彩旗飄揚,每個人都佩帶著一條專為總會長來訪而設計的毛巾。炎熱的天氣並沒有妨礙人們表達他們的喜悅和興奮,他們都很歡喜見到鮑思高神父的第十位繼任人。除了慈幼會士和來自慈幼家庭的不同組別,還有雷鳴道主教紀念學校的學生。他們向總會長歡呼,並用廣東話唱了一首鮑思高聖歌。在進入在該校的慈幼會院時,總會長在會院小堂聖體前祈禱,並向聖母媽媽獻上一束鮮花。
「我很高興來到你們中間,與你們每一個人相遇。能夠親自來會見每一位會友,為我來說這一直是個珍貴和美妙的時刻,值得走上百萬里的路。」當天傍晚總會長簡單而真誠地向慈幼會士們分享了這一點。在擔任總會長的5年4個月裡,他探訪了96個國家和12,200名慈幼會士。
在這個心對心的分享中,范達民神父鼓勵慈幼會士總要抱有希望,因為上主正以新的聖召向本會灑下祂的祝福。當我們的修會繼續照顧貧窮的年青人時,她變得非常有活力,亦使她變得美麗。同時,范達民神父邀請慈幼會士去見證他們作為慈幼獻身者的身份。這是清楚不過的。為了抵消個人主義的潮流,這要求慈幼會士在兄弟共融方面成長。
正如總會長所說,中華會省有著偉大而獨特的歷史,而現在和將來的慈幼會士將會繼續譜寫她的歷史。
總會長探訪澳門的第二天,擠滿了豐富的節目。然而,人們不會感到疲勞。相反,這一天充滿了生命力和喜樂!
早上,總會長先參觀位於路環舊日的痲瘋村,幾年前去世的慈幼會士胡子義神父(享年102歲),曾在那裡畢生致力為有需要的病人或是為他所稱的兄弟姊妹服務。他將這村子改名為聖母村。就在離村子不遠的地方,現在矗立著一組慈幼家庭的建築群,有兩所學校,一所是慈幼會的,另一所是母佑會的,又有數座住有61個男孩的學生宿舍,以及一個大型的教育營地。總會長先與宿生及他們的教育者會面和一起玩耍。之後,總會長為新成立的慶禮院主持祝福禮。慶禮院的名字與學校同名,都是以率領第一批會士到澳門的慈幼會傳教士和首位殉道聖人聖雷鳴道為名。總會長希望這新的慶禮院成為一個真正的家,而慈幼會士常臨在於其中。總會長亦參觀了在祐漢的華道角慈幼青年及家庭教育牧民中心。
這是重要的一天,總會長分別與年青人及慈幼家庭成員聚會。分享中出現了一些有趣的問題:什麼是他最喜歡的食物?什麼是他最喜愛的運動?還有一些較難回答的問題。有年青人問及生命的目的、欺凌等問題。范達民神父鼓勵年青人追求生命裡真正的幸福,珍惜我們心中所關心的人。我們每人都應該負起自己的責任,保護弱小,反對欺凌。
在與150多名慈幼家庭成員的聚會中,范達民神父首先強調我們是一個家庭,共享著一份共融。它是基督徒和慈幼價值的有力見證。而且,慈幼家庭是為年青人而產生的。因此,為了讓我們的慈幼家庭仍散發著生命力,並懷有一顆青春的心,我們必須繼續陪伴年青人。這道理雖然簡單,但是至為關鍵。只有這樣,通過我們的臨在和陪伴,我們才能教育年青人走向美善,並發現他們的聖召。
當然,我們不能錯過在彌撒中對上主的感恩。這台神聖的彌撒是我們的慈父和導師聖若望鮑思高的紀念彌撒。在道理中,范達民神父指出,鮑思高神父的計劃是真正受到天主的啟發和幫助的。沒有人能想像在都靈華道角一個小小的慶禮院,會成為全世界年青人的家、他們的聖堂、操場和學校。現在,慈幼家庭裡的每一個人,都要繼續懷著這使命,臨在於年青人中間,帶領他們與耶穌相遇。
我們喜樂相聚於總會長身邊
慈幼青年交流營
轉眼間,2019的暑假就這樣結束了,但這個暑假有點不一樣,各位青年朋友也經歷了許多,是疑惑、困難、失望,是堅持、發現或是重新出發。去年,總會長范達民神父給予我們「先生,請給我這水罷。」的贈言,鼓勵我們學習耶穌,培養陪伴和聆聽的藝術,提醒我們彼此關愛陪伴同行,想不到今年暑假,他更直接來到我們青年人身邊。
就如一眾子女歡迎和期待著慈父一般,周伯輝神父與澳門區慈幼家庭各成員(團體)分享這個喜訊時,大家都十分期待和雀躍,希望能盡快與各家庭成員和青年人分享這個喜訊,因此特別為慈幼青年舉辦了這次「慈幼青年交流營」。
孕育百年,約有10%的澳門青少年在鮑思高的預防教育法下學習成長;透過這次總會長來華的機會,各院校及慈幼青年團體的青年代表在交流營當中相聚,一方面深化對慈幼青年的身份,另一方面則一起預備迎接我們的大家長──范達民神父。
8月10日早上,百多位慈幼青年聚集在慈幼中學禮堂。周神父在祈禱當中引用保祿宗徒對斐理伯人書中的勸勉:「你們在主內應當常常喜樂!」邀請慈幼青年們在喜樂中相聚、分享及迎接總會長的到來,祈禱結束後,一行人前往鮑思高青年村開展三日兩夜的交流營。營會分作中、小學組進行;在短暫的認識和相處中,會祖鮑聖把每位青年連接起來,並成為了彼此共同的語言,而他的教育更成了共同的經驗。透過歷奇經驗、主題講座、高空挑戰及皮革製作體驗等不同活動,參與者深入地認識會祖鮑思高神父的青年教育;活動後,他們更分享在自己在慈幼會當中成長的點滴。祈禱是交流營當中重要的部份,每天有固定的祈禱時間,青年人一起按會祖的教導,頌唸三鐘經,透過歌詠、ACTION SONG等方式作祈禱,與天主分享每天收獲,感謝鮑聖神恩帶給我們的啟迪。
轉眼便到8月12日,青年們一早便整裝出發,回到慈幼中學與總會長作近距離接觸。很多青年初見總會長時有點緊張,但親切的慈父很快便溫暖了孩子的心。青年聚會上,青年們向總會長請教生活上遇到不同的挑戰,如交友、欺凌、生命目標等問題;范達民神父親切地向青年們分享,他以耶穌與撒瑪黎雅婦人的相遇,以及更深入的問題,一步步引導和啟發青年人,辨識生命裡真正的幸福和喜樂,並鼓勵青年面對困難和不公時,應善盡自己的責任,關愛弱小。
與范達民神父的相聚雖短暫,感受卻是真摯深刻,就如《步武鮑思高》歌詞「百年時勢也轉變,鮑聖愛心不變」所述,鮑思高神父關愛青年的心和精,藉著他的繼承人和世界各地的會士,繼續陪伴和照顧每一位青年的生命成長,百年不變。
親見才能表達愛與熱誠
澳門區 總會長來華籌委會
慈幼會總會長范達民神父來華探訪,澳門區牧民辦事處有幸充當秘書處,和一眾澳門慈幼家庭成員籌劃總會長於澳門的行程安排。此短文將分享籌備過程的的小插曲,與港澳台成員一起分享喜樂。
「親見才能表達愛與熱誠」
澳門區活動召集人周伯輝神父和秘書處在籌備之初,構思如何邀請澳門慈幼家庭成員才適合。周神父想起,總會長不辭勞苦,親臨親見中華會省的神子們,周神父於是決定效法,親自到每一間學校、會院拜訪,向校長和院長們表達總會長來華的喜訊。神長和負責人們都感受到總會長來華的喜樂,也順道與周神父探討活動籌劃的意見!
總會長來華,確確實實地啟發了我們──臨在和見面,才能把愛和熱誠傳送!
「合群的慈幼家庭」
為了將行程安排得更盡善盡美,我們召集舊生會、協進會和社會服務組別等慈幼家庭成員一同參與籌備工作。
感激的是,服務組別傾盡全力預備。負責人們由策劃到執行,全是親自上陣!舊生會和協進會的伙伴們往往要在工餘時間進行會議,但籌備工作仍安排得巨細無遺。
感恩的是,即使各個團體意見和考慮的層面不一樣,但走在一起時,總願意細心聆聽;構思時,踴躍地提出自己的想法;決策時,不介意退一步聽從別人的建議;執行時,不但做好自己本份,更不辭勞苦地補位並把遺漏了的也做好。
感恩鮑思高的教育,讓慈幼家庭的成員雖無血緣關係,但有手兄的情誼,事事盡心之餘,還懂得從群體利益著想,不強求自己「話事」,但求事情有益於家庭。
「相信青年」
秘書處知道總會長希望和青年交談,於是構思了一些有深度、體面的問題,如關於「人人可以成聖」、聆聽陪伴的藝術等,認為這樣可顯出澳門區青年的質素之餘,總會長回答的發揮空間也更大。怎料,我們訓練三位司儀問相關問題時,他們直指問題乏味,甚至提出想讓總會長聽一首由樂隊Supper Moment演唱、歌名為《無盡》的流行曲,原因是「夠激!」原來同學們感到有壓力,要常常聽這些激昂的曲子來抒發情緒。司儀很想問總會長,為甚麼讀書要承受這麼多壓力?秘書處本以為這是老掉牙的問題,沒甚麼特別,但後來在一個交流營播放這首歌時,全場同學竟大聲跟著哼唱!秘書處才發現,青年人最關心的問題是他們生活上的難題;和總會長交談,是青年與慈父真誠的傾談,理應是無所不談才對,所以我們決定,讓青年人自由發問,也邀請總會長從收集到的問題中隨機抽答,讓青年和總會長真正的交談。
青年聚會中,總會長抽出來的第一條問題是,他最喜愛哪些食物。總會長原來喜愛吃海鮮,進而道出他年青時和爸爸做漁民的成長歷程,以及奉獻給修會的掙扎!這些事再次提醒了我們,要讓青年有機會發表他們的想法。
「鮑思高親臨神州」
召集人周神父指出,范達民神父是代表鮑思高神父,他的到來,等同慈父鮑思高親臨到我們當中!大伙兒馬上意識到,我們安排的不是一個歡迎高層的儀式,亦不是一個官式探訪,而是一個熱情的家庭聚會!
青年聚會中,秘書處打破青年和慈父的隔膜──移走所有椅子,舞台上擺放的是家庭式的梳化、茶几、糖果等,讓慈父與孩子們放鬆自在地相聚!
在此再次感謝每一位澳門慈幼家庭的努力,讓總會長來到我們身邊。藉著聖鮑思高的神子們無私的生命奉獻,聖鮑思高慈父的愛傳承至今;讓我們在俗的、修道的一起步武聖鮑思高,把天主的愛傳遍神州。
台北(8月14日)
斐林豐
在台北,總會長的臨在刷亮了我們的慈幼身份。
我們可敬和親愛的總會長范達民神父,大約在8月14日中午時分抵達台北聖若望鮑思高堂。
在門口迎接他的,是聖若望鮑思高學前班的100個孩子,以及從300公里外的台南乘火車來到台北的慈幼會士。
接下來,總會長在聖鮑思高堂區的禮堂裏,與台灣的慈幼會士(約20人)會面了一個小時,與他們分享有關慈幼會在全世界的最新消息和基本關注。他特別提到了慈幼會的美麗可愛──一直堅定忠誠地服務貧困的青年,以及陪伴新一代的青年辨別聖召,並為此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至於修會所面對的問題和挑戰,總會長指出我們有必要更加努力地見證我們的身份──我們過着一種特殊的奉獻生活,要有一定的人性方面的成熟,真正度兄弟友愛的生活,並打擊神職主義,以及對權力的渴望、出規的情况……
總會長的分享後,我們在會士餐房共享家庭午宴。當中,年輕的慈幼會士唱起了東亞澳區的聖召祈禱詞:“Cor Jesu Sacratissimum”(耶穌至聖之心)。這篇禱文是真福盧華神父生前和Cerruti神父一起寫的,並由到印度及菲律賓服務的西班牙傳教士José Carreño譜上音樂。
下午4時,總會長在聖若望鮑思高堂會見了台灣北部所有慈幼家庭成員:慈幼會士、母佑會修女、協進慈幼會員、年青的堂區教友和使命夥伴。一位92歲的協進慈幼會員,即是已榮休的狄剛總主教的出席,使是次的聚會生色不少。總會長呼籲所有慈幼家庭成員,在他們的家庭、工作場所和團體當中,要活出共同和獨特的慈幼身份。總會長結束分享時,堂區的年青人上演了一齣關於當今青年所面臨的成長挑戰的默劇,週六的堂區兒童合唱團唱了三首歌,其中一首更是希伯來語歌,而協進慈幼會員亦唱了兩首歌,深深地表達了現代中國的氛圍和文化。拍照之前,人們請求總會長用結他伴奏,唱幾首西班牙歌曲。他真的唱了!他的秘書何鶴齡神父(Fr. Horacio Lopez)亦與他同唱,讓所有慈幼家庭成員,無論老少,都聽得津津有味。結束之前,台灣慈幼家庭合力捐錢給總會長,以支持培育全球年輕的慈幼會士的經費。
晚上6時,總會長、狄剛總主教,以及十位神父一起在祭台上,舉行隆重的聖母升天前夕彌撒。準備祭品時,狄剛總主教慷慨激昂地呼籲參禮者,繼續在財政上支持慈幼會的培育經費,特別是為非洲大陸的聖召培育。在鮑思高神父第十位繼任人的領導下,眾人誦唸起《奉獻慈幼傳教事業給進教之佑聖母誦》──雷鳴道神父及歐彌格主教分別在100年前(1919年)和70年前(1949年),與在韶州的傳教士誦唸的禱文;今日,藉着同一篇奉獻禱文,眾人再次把慈幼會在中華大地的傳教事業奉獻給聖母。
是日活動以在泰國餐館舉行的家庭晚宴作結,台北總主教洪山川(聖言會會士)也親切地與台灣慈幼家庭共進晚餐,共享難得、美好的慈幼家庭日。
達民神父的相聚雖短暫,感受卻是真摯深刻,就如《步武鮑思高》歌詞「百年時勢也轉變,鮑聖愛心不變」所述,鮑思高神父關愛青年的心和精神,藉著他的繼承人和世界各地的會士,繼續陪伴和照顧每一位青年的生命成長,百年不變。
鮑聖夢繫神州 傳人慈幼台青
陳 奮
自2014年,范達民神父( Fr. Ángel Fernández Artime)獲選為慈幼會總會長,鮑思高神父第10位繼任者,便準備巡訪慈幼會150個會省;在眾人的翹首以盼下,范達民神父、秘書何鶴齡神父(Fr. Horacio Lopez)、東亞澳區議會的(Fr Václav Klement)賢明漢神父等終於來到台灣!
總會長范達民神父原擬巡訪台北及台南兩地,但因台南天氣惡劣、香港航班調整等原因,以致行程受阻,最後只訪視慈幼會台北會院和聖鮑思高天主堂。
總會長一抵達台北鮑思高天主堂,隨即與台北,以及遠道從台南、屏東而來的慈幼會士們,展開「慈幼一家親」的會晤座談;午飯後,則與母佑會鮑思高會院、慈幼協進會盧華中心、青年會等慈幼家庭成員見面,部分教友亦有與會。
會中,青年會的孩子演出默劇來迎賓,獲得總會長的青睞,誇獎他們的演出深富寓意,並且訓勉眾人,即使一個看起來是壞的青年,內心深處依然善良真誠,他們需要我們的陪伴,並在主愛的護佑中成長;我們更要給予青年勇氣去接受主耶穌的召叫,鼓勵「人人都可以成聖」。及後,思高幼兒合唱團、慈幼協進會士與教友分別演唱,總會長亦用結他伴奏,與何鶴齡神父合唱多首歌曲,緊緊扣住在場每一個人的心弦,我們願意接受天主的召叫跟隨祂,也成為祂救世工程的幫手。
總會長在聖母升天前夕彌撒證道之始,分享他去聖地朝聖,參觀聖母升天堂的感受。他表示聖母留給我們的是她的信德──願意承行天主的旨意,我們天主教徒的心也當像聖母的聖心;在生命的每一天,我們實踐天主的聖言,不用擔心生活中所遭遇的困難險阻,也不用害怕孤單,因為聖母如同我們的母親,會永遠陪伴著我們,為我們分憂解勞。
總會長提及到,他心繫著會祖鮑聖福傳大中華地區的神夢,並把中華會省視為神州夢花園的苗圃,為將來圓夢而作準備。雖然台灣目前缺神父,加上少子化,以致接受聖召修道的人相對少,但他認為傳揚福音是永續工程,有信心將來「工人」定會變多。
後來,總會長特別邀請剛果籍的慈幼會士祁孟謙神父在鮑思高與聖沙維豪像前合影,並感激他為中華會省的牧民工作作出的努力;同時,總會長想起剛果會省因為沒有足夠的財源經費,只能接納培育能力上限的147位修生,而拒絕許多想進修院的青年,這讓他感到非常內疚和難過,他鼓勵其他會省或所有天主子民繼續支持「147育牧方案」,先讓那147位修生生活無虞地安心修道,遠程上在行有餘力下,再擴大剛果的修生培育工作。
23小時的閃電式造訪期間,總會長亦抽空接受了真理電台的訪問,向聽眾分享以上的訊息。總會長要離開的消息傳到思高幼兒園小朋友的耳邊,他們蜂湧而出,跟范達民總會長揮手擁抱道別。
香港(8月 15-17日)
Phyllis
8月16日為慈幼家庭慶祝會組誕辰慶典;今年除了慶祝會士發願或晉鐸玫瑰金、白金和鑽金禧外,最特別的是,鮑思高神父的第十位繼承人──范達民神父臨於我們當中。
整天活動以青年與總會長交談的聚會作開始,讓青年認識范達民神父為鮑思高神父在世的代表,並藉此機會加強慈青的身份。早上9時半,約250名慈幼家庭院校的青少年齊集九龍鄧鏡波學校,與總會長見面。聚會中,總會長范達民神父邀請大家要時常喜樂,並且不可以失去自己理想。總會長更提醒青年,面對香港現在的政局,要相信非暴力的抗爭有很大的力量,總會長提到他們即使身在外地,也為香港一、二百萬人上街而動容。每一個人都要像耶穌一樣,爭取公義,關懷弱小。
下午,慈幼家庭各組別相聚於九龍鄧鏡波學校與總會長會面。他們以傳統的中國歌曲《龍的傳人》作開始。總會長提醒他們,慈幼家庭是為青年而生,更指出協進會及舊同學會成員的召叫與慈幼會士的分別,是他們應從家庭活出召叫,由關顧自己的子女開始,繼而推廣至其他人。
整天慶祝的高峰為舉行鮑思高誔辰感恩祭。感恩祭由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主禮,總會長范達民神父講道,慈幼會東亞澳區區長賢明漢神父、總會長秘書何鶴齡神父、省會長吳志源神父、今年慶祝發願和晉鐸白金及鑽金禧的六位會士襄禮,以及三十多位神父共祭。總會長講道時,邀請所有人成為鮑思高神父,今日雖然鮑思高神父形體上已經不再在大家中間,但慈幼家庭成員可以用他的心、他的微笑去接待青年,向青年宣講主耶穌,這樣鮑思高神父現在仍富有生命力,因為他的使命得以承傳。總會長提醒在場的每一位以下幾點:第一,每一位慈幼家庭成員都是現世的鮑思高神父;第二,慈幼家庭是為青年人而組成,為青年奉獻自己的生命。只要是青年,我們便萬分的喜愛他們。第8任鮑思高神父的繼任人韋基神父曾提醒我們,主耶穌會透過青年人來拯救我們。第三點則提醒青年也要記得慈幼會士,要讓會士感受到青年需要慈幼會士,使大家活出更真實的生命。
最後,總會長以當日的福音作總結。福音中指出為最小的一個弟兄服務就是為主耶穌而做,這便是慈幼精神,必須接納、鼓勵青少年,必須奉獻自己的時間及生命去服務青少年,使他們與主相遇。他鼓勵家庭成員要做有勇氣、有信念的基督徒,不要害怕、遲疑,這樣就能活出慈幼神恩。請為我們的社會祈禱、為青少年祈禱,好讓他們向天主打開自己的心;為慈幼家庭成員祈禱,好讓他們都擁有聖神的恩寵,活力充沛。
整天的活動以慶祝晚宴作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