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胡子義神父

生命的簡短筆記

詹志光

在胡子義神父《關於我生命的簡短筆記》裡,記述了以他為核心的癩病人服務團隊,不辭勞苦,經歷重重困難,進入了中國廣東省(主要是江門的大衾島和新會的崖西等地)的一些癩病人中心。他們時常帶藥品,攜物資,探訪長期被隔離、在病的兄弟姊妹。為了解更多當年的情境,我特意造訪了當時的團隊成員之一,筆記裡第13章提及的那位護士姊妹,聽她憶述往事。

姊妹娓娓道來:早年國內生活條件惡劣,每次深入那些偏遠的遭隔離的癩病人中心探訪,神父們都要偕同義工,攀山涉水,不少路程需要徒步前行,日間出發,深夜才抵達。胡神父為避免資源流失,不假手於人,而以身作則,與同工一起親自攜帶物資,切身接觸病人,更將此看成一份喜樂,而不是責任(第15章結語)。姊妹更指出:因為資源短缺,神父們常堅持不投宿旅館,深夜到達病人中心後,便借用空間,抽出床板,席地甚至露天休息。餓了累了,胡神父則從隨身袋取出自備的麵包和清水充飢,然後蒙頭入睡。由於經常前往探訪,團隊中有平信徒索性在中心附近的市鎮,準備置一小房用作每次行程的中途站。姊妹又說:她在中心休息時,不便如男生般席地而睡,只好借中心裡的手術床暫作床榻,徹夜寒凍,總難以安睡。姊妹雖然明認每次探訪的行程艱苦,但總在工餘,猶如周期性的出門旅行般,隨團隊出發,跟胡神父走這服務弱小者的路,一走便幾十年的光陰,從姊妹的眼神及語氣,仍察覺一份服務意義的滿足,以及偕胡神父一道服膺天主所給予的使命的光榮。

姊妹繼續指出:胡神父關顧癩病人時,不單在物質上或情感上給予支持,除帶給他們屬神的信仰外,也關心他們的全人發展。胡神父會按需要,祝福癩病人之間的婚姻,鼓勵他們在接受隔離治療,努力康復之餘,也要過著正常人的生活。此外,除帶給他們藥物,胡神父還替需要截肢的病人,四處張羅義肢,為他們重投社會鋪路。為免癩病人的子女被感染,胡神父將他們盡快安置進入石灘慈幼中心院舍,而這些在內地的第二代初中畢業後,又獲安排入讀石灘思高技術培訓中心,接受寄宿的職業先修教育,讓病人的下一代得到照顧,學得一技之長,他日好在社會立足及謀生。姊妹數算一下:如今第二代亦已長大,成家立室,生活條件也好起來,迎來了第三代。幾年前,這樣的一群受惠家庭,相約在內地一城市聚會,老老少少合計八十人,胡子義神父已離世返天家,未能出席,而該名護士姊妹則應邀赴會,留下了一些回憶和照片,共同體驗一份獲胡神父及其服務團隊悉心照顧及培養所產生的感恩之情,盼望把仁愛﹑恩情承傳下去。如今胡神父不再現身在我們懷念他的場合中間,但大家的腦海裡會否浮現一個如黃建軍修士所敍述的情境:話說胡神父老年退下最前線後,曾到石灘慈幼中心探訪,一聽到有小朋友來了參加活動,他就雀躍地從室內走出來,帶著燦爛的笑容,箭步躥至大家中間,向小朋友打招呼,且總是問著他們是否免費參加的,關心弱小者的優惠。

最後,以胡神父筆記(第15章)的結語,與護士姊妹及服務團隊互勉:大家的喜樂在於彼此勸告﹑鼓勵和幫助,大家奉獻自己最好的能量,為了造福那些在病的兄弟姊妹們。這是猶如癩病人天使的胡子義神父給大家的訓勉。

筆者重申沒有機會切身認識胡子義神父本人,以上傳誦的分享,盼能抛磚引玉,早日拜讀神父的同工或受惠者的分享文章或與神父一起的生活點滴。讓我們繼續為胡神父祈禱,回顧神父芳表的同時,期望慈幼家庭及祈求者得到更多恩典。

標籤

about 他生命的簡短筆記—懷念胡子義神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