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

我們慈幼精神的推行,除了在學校外,其實在家庭中更要握著這教育法的要領,這樣家校合作才能培養出下一代的慈幼傳承人。現在我嘗試以教子五常法配合預防教育法,與大家分享。

在家中廚房內設五味架,糖、鹽、醋、油與豉油,能順利煮出好菜,能滿足家人的胃口,使他們身體健康,達致:「愛回家吃飯」的目的。

要教出乖孩子也有五常法,就是:常聆聽、常接納、常觀察、常欣賞和常祈禱。這是五常法,且著重在字上,要常應用,使家中的氛圍能常保持著這種想法、做法,成了家庭各人的習慣,就是成功的慈幼式家庭。

如果想打開孩子的心窗,讓你更明白他們、更能協助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就必須聆聽,而且要經常地專注和聆聽他們,讓他們能順暢地把心中的憂慮、喜樂、擔心或不滿盡情傾訴,且要設身處地的了解他的感受和思想,即是認同他們的做法、想法,也可回應他們的感受,例如:「你一定感到很氣憤了!」或「我明白你的感受。」、「你必定感到委屈……」他們會向你交出自己的小心靈,與你增進親密的親子關係。若天天如是,恭喜!他們永遠是你的乖仔、乖女,一生與你共結親情之緣!但必須留意,在聆聽的過程中千萬不要批評、更不可責備,這些教導是成人的意見,孩子要以榜樣和分析才能接收得到的。

「接納」孩子時,必須以同理心去明白他的想法和做法,當孩子向你訴苦,要你分擔他的失意和挫敗時,千萬不要急於表達自己的緊張和擔憂的心情,也不可即時糾正他的錯誤。你應該給予時間,讓大家去消化(即沉澱)情境,即時可做的是安頓他們的小小心靈。因為孩子只希望成人能給予支持和體諒,一句「不要緊 !」或「沒事的 !」就很好了,都能令孩子的心情平伏下來,這是最佳的撫慰。這樣他們日後有事情發生時,都樂意向你傾訴,你就成了他們最佳的輔導員知心友!

留心觀察孩子是協助他們健康、快樂成長所必須的,但沒有陪伴就觀察不到任何跡象,所以陪伴與「觀察」是一個銀元的兩面,息息相關。正因為孩子的行動與表情往往比說話表達得更多,在陪伴中多留心觀察孩子的言行,隨時給予幫助及把握機會去讓孩子學習自理是必須的。一個貼心的給予:一個微笑、一個擁抱、一杯果汁都能收到很大的效果。

正如聖若望鮑思高童年,一次從田間工作回家,大家都感覺又熱、又累、又渴,母親麗達盛了杯清涼的水給二哥約瑟,小若望以為會先給自己,便賭氣走開。精明的母親看在眼裡,醒在心中,肯定這是教育孩子的機會,便不管他。待一陣子,小若望走到母親身旁望著水杯,母親馬上給他清涼解渴的水,並撫摸他的頭說:「乖孩子要懂得禮讓!」

「欣賞」總叫人喜悅,孩子更是在欣賞中成長得更平安、喜樂和健康 !因為人都要在別人的鼓勵下才會更進一步,欣賞正是最有效的鼓勵。

所以作為父母師長的要用心發掘孩子的長處,即使微小的進步,也要翹起大拇指表示你對他的「欣賞」,但千萬記著不要拿他與別人比較;發現他的優點,就要欣賞他是獨一無二的,誠心給予鼓勵和讚賞,不單增強他的自信心,更會使他無懼挫折與失敗,因為他已儲存足夠的成功感和自信心。

至於常祈禱,不論你本身有沒有宗教信仰,也要祈禱,這能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每天為孩子祈禱,就是摯愛孩子的父母。人總自覺有限,能否讓孩子平安長大,無災無難,惟有求諸上天庇祐,把憂慮一一交託給天父,讓祂為孩子安排最適合他的路途。其實,每天的煩惱和不順心的事多得很,而且許多事情單憑己力不能即時解決,如將一切交給天父,深信祂是全能而慈愛的,換來內心的平靜和安穩,也是讓心理安樂的最佳方法,很多研究數據顯示,有信仰的人心理健康比較好,較少出現憂鬱,每天祈禱的人患高血壓的機會比較少。

而且,每晚睡前與親愛的小寶貝一起祈禱:求主賜予一夜安眠,這是一個很好的習慣,不但能建立密切的親子關係,更能與他一起經歷上天的祝福 !

我認為家中廚房的五味架,能給予家人美味的飲食、健康的保證,而孩子的五常法就是父母子女的五味架,營造幸福家庭的好方法。祝福各位讀者家庭和諧幸福!

標籤

about 家中五味架與教子五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