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愛的朋友,鮑思高神父的一生中,慈幼大家庭的成立和第一批傳教士熱情地向萬民傳教發展是有著珍貴的關聯。
1844 年,鮑思高神父表達了他渴望進入「oblates of the Virgin Mary」傳教士修院。由 1848 年開始,他時常提到派遣傳教士到巴塔哥尼亞和火地島。Daniel Comboni 於1864 年參觀了慶禮院。於梵蒂岡第一屆大公會議(1870 年)期間,他會見了很多來自傳教區的主教。1871 年,他實現了他的第一個傳教士夢想。1875 年(經慈幼會合作者批准)開始了第一次派遣傳教士,兩年後母佑會也開始了。他的夢想一直持續到他去世。
在鮑思高神父的培育傳教理念和參與教會的傳教工作時,與第一批慈幼家庭團體並肩前進。因此,我們應該加強我們共同的傳教聖召,以造福年青人和貧苦的人,使天主的國能夠與每個人相遇。
Fr Joan Lluís Playà SDB
Rector Major’s Delegate for the
Salesian Family
家庭危機也是機遇
從文化上來說,家庭危機往往被視為負面的事情,與失敗、分手和結束有關。人們趨向隱藏困難時刻並單獨去尋求解決方案。可是,「危機」一詞源自希臘語“krino”,意思是「去批判」、「去辨識」、「去評估」,建議有機會提問和重新思考,因為危機被視為家庭生活週期的自然部分,是一種人類學和進化的經驗。每個家庭都會經歷不同的階段,都有特定的發展任務,需要持續改進關係。
每個危機都 藏著寶貴的一課,我們需要用心靈的耳朵去聆聽其中的道理。
必需要由牧民角度來解決家庭危機:
• 努力轉變心態,將危機視為自然的步伐。愛因斯坦將危機定義為領往進步、創造力和創新的祝福,因為正是在危機中,每個人最好的一面才會突顯出來,一個人才會克服自己的有限性。
• 小心翼翼地以溫柔、理解和尊重的態度處理危機情況。
• 用心聆聽,建立同理心和同情心。聆聽不應旨在立即給予答案,而應該進入對方的痛苦並留在那裡,直到可以一起走出來。
• 陪伴他人接受自己的脆弱,與過去和解。
• 去教育寬恕他人和自己,因為關顧他人和自己就是善良和寬恕。
• 提倡靈性旅程,而不是完美的靈性。認識到家庭是牧民關顧的積極對象,合作並投入培育。
• 歡迎所有的家庭,特別那些受到傷害的,去幫助治癒他們的傷口。
• 在家庭環境中恢復靈性的幅度。
• 為家庭,夫婦和年青人提倡培育聚會
• 與專家、有能力的在俗者,談論關係和家庭
總括而言,陪伴處於危機中的家庭需要有個人同理心去聆聽、理解、支持和促進對危機有積極看法的人。陪伴家庭的人必須讓他們成長、寬恕與和解的促進者,一直支持他們,認識到他們的積極作用並歡迎他們的多樣性。
Antonella Sinagoga
青年牧民部門成員,
家庭解員和心理治療師
反思和分享
在家庭危機的景況下,為什麼教育寬恕,包括寬恕自己很重要?
我該如何在我的團體裡推廣普遍對「危機」的正面看法
如何寬恕過去傳教士做成的過錯?
親愛的Koshuni 修女,對於是傳教士的妳來說原諒過去傳教士的過錯是什麼意思?
傳教士生活的本質涉及複雜的文化和政治情境。這些不可避免的脆弱性可能導致善意行為產生的無惡意甚或有害的後果。因此,寬恕過去的過犯需要認識到歷史背景和有限時間去理解的局限性。可是,我相信寬恕並不能免除我們的責任,承認所造成的損害並從過去的錯誤中吸取教訓。作為基督徒,若我們明認我們的罪過,天主必洗淨我們各種不義(若一書 1:9),並求天主寬免我們的罪債,猶如我們也寬免得罪我們的人;(馬 6:12)。懷著希望,我每天為這恩寵祈禱。
為何寬恕為我們如此艱難?
我明白,寬恕就是把自己的一部分獻給那些為己益而不擇手段傷害我的人。我需要努力去將他人的福祉比自己的福祉放在首要。由於這原因,我有時要花時間去原諒他人。然而,透過個人經驗,去給予和接受寬恕我的家人、朋友和自己時,我開始意識到寬恕並不像最初看起來那麼困難。每個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去寬恕。或許他人只是需要一些個人時間來意識到,在寬恕中,我們賦予他人權力,同時我們自己也獲得了內心的自由。因此,我想說,寬恕的能力比想像的艱難更令人驚奇。每當我能夠寬恕他人或自己時,我就會感到靈性上的提升。
慈幼家庭如培育傷害和過錯的寬恕?
作為慈幼會大家庭的成員,我的信念之一是用聖方濟的名言:「用一小匙的蜜 糖,比用一大桶的酸醋,更能吸引他人歸向天主。沙雷氏強調以同理心作耶穌的核心價值觀,對基督徒的聖潔至關重要。鮑思高神父在他的牧職內,以慈幼會的靈修中帶來了希望、光明和力量,使他能夠贏得許多心硬的人並引導迷失的靈魂。他的牧民工作貫徹始終地關顧他人的福祉。同樣,作為慈幼大家庭的成員,我們必須首先體會到自己內心寬恕的治癒力量,然後將這種恩寵延伸到他人。透過這種寬恕的行為,我們真正體現到慈幼會的神修,建樹鮑思高神父所體現的愛和關懷的榜樣。
一些家庭的數字
• 許多已發展國家,離婚率在40-50% 之間
• 全球約23% 兒童與父母其中一方生活
• 家庭暴力影響著全球近30% 婦女的一生
• 大約10 億兒童(在24 億兒童中)遭到某種形式的暴力
• 青少年懷孕每年影響約2100 萬名15-19 歲的女孩子
• 童婚每年仍影響著1200 萬名18 歲以下的女孩子
重啟 > 寬恕
慈幼祈禱意向
讓我們為在過去150 年來慈幼會傳教士,所犯下的罪過和錯誤祈求寬恕。
教宗方濟各祈禱意向> 為在危機中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