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聖方濟沙雷氏逝世400週年啟動禮


慈幼會總會長范達民神父於去年宣佈:2022年為「紀念慈幼家庭主保 – 聖方濟.沙雷氏(St. Francis de Sales)主教逝世400周年」。慈幼會中華會省為此選定於2022年2月13日舉行「紀念聖方濟沙雷氏逝世400週年啟動禮」。2月13日為中華會省別具意義,因為1906年第一批共六名慈幼會會士來華,就是於當天的黃昏抵達中華會省,當中包括聖類斯雷鳴道主教(當時的雷鳴道神父)從意大利經由香港抵達澳門。

啟動禮以網上聚會形式舉行,二百多位參加者均來自不同的慈幼家庭團體,包括慈幼會、母佑會、聖鮑思高慈幼協進會、顯主會、香港鮑思高同學聯合會、院校及堂區。

慈幼會中華會省省副會長暨「紀念聖方濟沙雷氏逝世400週年」活動籌委會主席梁定國神父,首先介紹了聖方濟沙雷氏與慈幼會的關係。他指出慈幼會會祖聖若望鮑思高神父在創立慈幼會之初,慈幼會稱為撒肋爵會(後譯為沙雷氏)。1920年代中華會省把撒肋爵會改為慈幼會;「慈幼」一詞出自孟子的告子下,有敬老慈幼關顧弱小的意思。此更改名字之舉,雖然使慈幼會更本地化,但亦容易使慈幼家庭成員忘記慈幼會與聖方濟沙雷氏的關係。聖若望鮑思高一直都很敬仰聖方濟沙雷氏,曾經在靈修日誌上寫道:「在舉行首祭前,作為神修退省的紀念……我承諾自己,遵守以下的決定……聖方濟各沙雷氏的愛德和溫良,應在各事上引導我。」。鮑思高神父的格言「與我靈,取其餘」,這格言雖然從來沒有出現在沙雷氏浩瀚的著作中,但在他的生平中卻經常出現。他作為日內瓦的主教,基於當時日內瓦在加爾文教派所控制,他於是為他的教區制定了這樣的對策:爭取照顧教區子民的權利(與我靈),而放棄對教區財產的任何要求(取其餘)。聖方濟沙雷氏的這些聖德深深感動到鮑思高神父,使他感受到「與我靈,取其餘」就是如此具體和實用。這不僅是一個虔誠的渴望,更活出了福音神貧,以及尋找人靈的決心。

聚會的下半部份,慈幼家庭的各團體分別分享他們在未來的一年如何在團體中推動認識聖方濟沙雷氏並藉此加深慈幼神恩。慈幼會在這一年有兩個目標:1.幫助慈幼家庭成員以鮑思高神父的角度了解聖方濟沙雷氏的神修,特別是聖德平民化;2. 推廣及翻譯聖方濟沙雷氏的著作及有關的書籍。其中一本書籍「聖若望鮑思高是聖方濟沙雷氏的忠實弟子嗎?」介紹了聖方濟沙雷氏七個成聖的良方:友情、牧民熱誠、信靠天主上知的安排、承行主旨、修和及聖體聖事、溫良仁愛、聖母親臨。所有有關的資料將在慈幼會「紀念聖方濟沙雷氏逝世400週年」的網頁發放(https://www.sdb.org.hk/sales400/)。

分享後,慈幼會中華會省省會長吳志源神父為參加者作隆重降福及訓勉。吳志源神父提醒大家,慈幼會藉著這慶祝的機會,讓慈幼家庭成員學習及深化聖方濟沙雷氏的神修。鮑思高神父對聖方濟沙雷氏情有獨中,欣賞他對天主的愛及對人的溫和良善,更要求慈幼家庭成員在青年牧民工作上學習這份和藹可親及包容。他又稱,很多時人們會稱鮑思高神父把聖德平民化,帶領青年在生活中成聖,而鮑思高神父是從聖方濟沙雷氏身上學習這成聖之道。聖方濟沙雷氏曾說過,不同職業、階級的人應按自己的能力,以不同的方式實行熱心神業,這一份生活中祈禱的精神,亦是後來鮑思高神父提及「工作與祈禱」關係的基石。慈幼會總會長范達民神父今年給慈幼家庭的箴言,「一切發自愛,非出於勉強」,是聖方濟沙雷氏的思想,吳神父邀請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切都應出於愛主愛人及承行天主的旨意,只要在一切事上承行天主的旨意,生活便會如意。 讓我們祈求天父恩賜慈幼家庭各成員追隨聖方濟.沙雷氏主教的芳表,為了傳教救靈,甘願捨己成人,常能歡欣地為兄弟姊妹們服務,以發揚祢溫良的愛德。

相關報導:公教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