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納地小堂


 

畢納地先生帶領著我從後門走進去,(現今外面安放著一面紀念碑),我四面張望,看見這個木棚有 15 公尺長、6 公尺寬,而且十分簡陋及破舊。我對他說:「這太低了,為我沒有用。」畢納地陪著笑臉說:「我叫人按照神父的意思修好。我要把地掘深,做好梯級,另舖地面。這就是你要的工場 (laboratory)。」我答說:「不是工場,而是青年中心 (oratory),即是一間可以容納數十位青少年的小聖堂… …。」畢納地遲疑了一會,立刻說道:「那就更好了。我也會唱歌,我會來幫助神父的。我要搬兩張椅子來...,一張為我,一張為我的妻子。」

 

我給了他 320 里拉,作為一年的租金,因為我不願意每月續租,這比我在小醫院裡的年薪的一半還要多。

 

我立刻奔回斐利比草地,高聲對那裡的青少年們說:「孩子們!有一個好消息,我們現在有一個比以前更固定的青年中心了。… … 下主日我們要到新的青年中心去,就在畢納地的房子那裡。」

相關連結 ─《青年良友》

 

4 12 日、復活主日,全城教堂的鐘聲都響起。雖然畢納地草棚並無洪亮的鐘聲,但我的心卻在那裡呼召著數百名青年到來。

相關連結 ─《青年良友》

     畢納地聖堂內部:這座聖堂獻給復活的主,

       為紀念在 1846 年的復活主日,鮑思高神父首次踏足此處。

離開畢納地小堂後,便來到右邊的祭衣房。我於 1853 年就在這細細小的房間內設立首間的「鞋履工房」,裡面只可以安放兩張檯及四張椅子。

 

我從沒有先找到合適地方後才開始工作的,假若是這樣,便會一事無成。我還記得我坐在其中的一張椅子上,在四位青年面前修補鞋子,之後便對他們說:「好了!現在輪到你們來試試!」

相關連結 ─《青年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