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愛的朋友,
150 年前,鮑思高神父被福音的火焰和青年的納喊聲所觸動,第一次派遣了傳教士遠征,前往阿根廷,他們沒有帶財富,只帶著熾熱的心。謙卑地由華道角出發,這像徵著走向全球夢想的開始:慈幼會臨在遙遠的邊疆並帶來了希望。
今天,我們繼承著那先知性的勇氣。驅使鮑思高神父派遣他的神子到地極的同一聖神,也在召請我們,不只簡單地向前行,而是要更深入:深入世界的創傷,深入被遺棄的青年人的生命,深入人性核心尋找意義。我們並非在慶祝過去的光榮,而是在重新點燃生活的火焰。這個禧年是重燃傳教勇氣、克服安逸,並以新的熱忱重複「與我靈取其餘」的邀請,無論青年在那裡等我們。在聖母瑪利亞的庇蔭下,我們找到無界限追夢的勇氣,不論我們在何處,都能以慷慨的心活出使命。
慈幼會總會長歐達德神父
中非會省慷慨傳教來自那裡?
親愛的Dominique 神父,在過去十年,你的中非會省派遺的傳教士比任何其他會省都多。為什麼?
天主的傳教聖召,在我們會省是特別慷慨的。過去十年,我們看到初學階段的年青會士有相當多人自由表達他們傳教的意願。目前為止,他們中有36 人正在世界各地傳教。這種動力來自幾個原因。首先,歷任省會長都鼓勵和支持這種傳教意願,特別是在年青會士中。其次,許多年青人受到以前的傳教士的見證所啟發,這些傳教士在他們的堂區或教區留下了足印。這些榜樣在他們的辨識過程中留下了長久的印象。此外,在培育小組內有經驗豐富的傳教士會士臨在起著關鍵的角色。
對於傳教使命的分辨和挑選是如何進行? 在這個傳教過程由誰人及如何陪伴他們?
傳教辨識早在初學時就開始了。初學生被邀請與初學師對話,開放地表達他對「向外傳教」的吸引。隨後,在初學後期,這種辨識通過團體、院長和神修指導的陪伴來持續。定期的牧民經驗,特別是主日與兒童、青少年和最弱小者一起的服務,也有助於塑造這種傳教的慷慨。傳教策勵的負責人在每季度會組織聚會討論與傳教相關的各種議題。在培育期結束時,在諮詢地方團體後,省會長及其議會可以推薦該會士「向外傳教」的工作,重要是他明確表達自己的請求。因此,這是一個個人、團體和有結構的過程。
這些被派往另一個會省的傳教會士,在某程度上對中非會省是有益處,還是反而被視為削弱了會省的力量?
這些傳教士的派遺未致於是損失,反而被視為豐盛的來源。我們應該記得自1911 年以來,我們的會省正是得益於來自其他地區會士的慷慨才得以建立。今天,我們懷著同樣的謙卑,轉而為普世教會的使命作出貢獻。
這些年青的傳教士是真正的大使:他們帶著他們在中非會省生活於基督和慈幼會神恩的個人經驗,在其他環境下傳播。他們的離開對我們來說是驕傲和責任的來源。
此外,中非會省不單派遣傳教士,也接待傳教士。來自其他地區的會士的臨在,豐富了我們的團體和牧民生活。這持續提醒我們修會的普世性,並防止任何封閉國藉的誘惑。這些交流對天主子民來說是一個真實的先知性標記。本著信德和友愛共融的文化相遇,是整個會省更新和成長的來源。

十一月慈幼傳教祈禱意向
再思 > 傳教精神
慈幼祈禱意向
我們求主,使我們能貫徹鮑思高的傳教精神,並每天能以這心火,推動傳教工作。
本月特別傳教意向> 為慈幼會的傳教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