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章摘錄

 

鮑思高家庭通訊 • 第 53 期,1983 年

 

香港教會人士哀悼盧神父之死

 

香港天主教區胡振中主教昨日上午知悉這宗兇殺案時,感到非常難過,主教惋惜,為何好心的人士常常遭遇厄運!

 

胡主教又歎惜以盧神父的熱誠,積極地投入服務,協助戒毒人士。以盧神父豐富的經驗,目前的確難以找人填補其遺缺。

 

香港天主教區社會傳播處主任楊鳴章神父說,教區為這宗不幸事件感到傷心難過,但沒有譴責意思,神職人士也不會因此氣餒。「我們奉獻了自己,終生不悔,為服務他人而捨棄生命正是服務境界的最高峰!」

 

楊神父表示,教區衷心希望這次個別事件不會令誠心重歸社會正途的人士遭受歧視。

 

昨日事發後,天主教區內部,包括主教和一些神父為盧神父和兇手祈禱。日後舉行追思彌撒。不過胡振中主教會起程赴德國一週,不會見到盧神父遺體及為他主持追思彌撒,故主教對此表遺憾。

 

(摘自八二年十二月三十日•明報)

 

悼念一位熱誠助人的教士

 

一位意大利籍天主教老教士盧萬展神父昨晨被人用繩子勒死,一名中年男子已被警方起訴,於今日提堂。盧神父七十五歲,過去二十多年來,一直為戒毒人士服務,每個周末都風雨不改的去石豉洲戒毒所,向吸毒者諄諄勸喻,鼓勵他們戒毒。據和他一同工作的陳神父說,盧神父慨慷大方,具有犧牲精神,戒毒所的人士和康復者,都佩服他努力不懈、為旁人福利而獻身的偉大襟懷。據參加這類工作的人說,和吸毒者接觸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吸毒者癮頭大起而得不到毒品之時,甚麼事都會做出來。盧神父常常被戒毒者「搵笨」,他有時知道,有時不知道,但被人「搵笨」並不惱怒,也不介意,繼續努力。不過勸人戒毒,實在艱難異常,盧神父長期工作之後,得不到多大成績,有一段時間十分灰心,年紀又大了,曾返回意大利故鄉,準備退隱,然而在香港友人的鼓勵和要求下,他又回到香港,繼續工作。

 

這次盧神父不幸遭難,不論是否天主教教徒,都十分惋惜,很多人說「好心不得好報」。在現階段,法庭尚未審決,自不能貿然斷定害死他的就是被控之人。無論如何,香港損失了一位一心一意為了拯救不幸者的好心人物,據熟識盧神父的人說,他的工作室從來不鎖門,不論有誰有事找他,都可以推門直入。他一生熱誠待人,不加防範,卻不幸被人害死。不過從宗教的觀點來看,他的逝世對他自己並非不幸,每個人都會死的,在從事於終身所努力的,有價值的工作之時而死,自然極有意義。宗教人士所祈望的「好報」,也不是要在現世得到。

 

香港有不少熱誠助人的善良人士,中國人外國人都有,盧神父是其中之一。這些善良人士使得我們這個社會趨向於美好。但同時也有不少醜惡卑劣之徒,做的是相反方面的行動,其中最令人不齒的一種,是販賣毒品。盧神父二十多年的工作,再加上其他許許多多善心人士,包括天主教、基督教、佛教、以及並無宗教信仰的醫務工作者、社會工作者、有關的公務人員,他們只收受微小的報酬,甚至沒有報酬,努力撲滅毒品販賣,救援吸毒者。然而毒品之為禍有如附體之蛆,要清除當真千難萬難,一旦上癮,九牛之力亦難拉回。無數好心人士工作,被幾個毒販輕輕易易的就敗壞了。

 

有人說,害死盧神父的兇手是吸毒者,有人說是神經不正常的吸毒者,當然也可能不是,任何人吸上了毒,神經難免有點不正常,吸毒者本身也是被害者,是受害極深的不幸之人。本港法例對販毒者的懲罰一再提高,其實,任何刑罰都不會太高。販毒罪行對社會為害之深,超過了任何其他罪行。

 

(摘自八二年十二月三十日•明報)

 

痛惜神父之死   教會人士哀悼   強調奉獻精神不會變

 

鮑思高慈幼會盧萬展神父昨日不幸遇害,本港天主教區和基督教聖公會教區方面均表難過和嘆息,但他們表示,神職人員服務社會的熱忱不會受影響。

 

而從事福音戒毒工作的「互愛團契」副總幹事陳慎芝也表示,戒毒工作者士氣不會受影響。事實上大部份癮君子還是有羞恥之心的,暴戾者不過一兩個。他以「過來人」身份說:「康復者應以時間和行動爭取社會接納!」

 

陳氏說,根據他自己九年來的工作經驗,對待服務對象除了用愛心和忍耐外,也需要智慧 ─ 有原則的愛,軟中帶硬。

 

對於盧神父不幸遇害,陳氏很難過,雖然他們並不認識。不過,「假如沒有人關心,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不是更加泥足深陷,影響社會嗎?」

 

基督教聖公會港澳區會督鄺廣傑聞訊後表示震驚和難過,他慨嘆一個畢生服務社會的人不幸遭殺害,令人既可惜又憂慮。但立志服務他人的神職人員不會因此氣餒。

 

「這件不幸的事件再次反映港人負荷太重,有關當局應加強心理輔導,心理治療,而不只是精神治療,現在是積極展開這些預防工作的時候了!」鄺會督說。

 

死者熱心工作   待人和藹可親

 

根據與盧萬展神父認識的教會人士表示,盧神父非常熱心工作,待人和藹可親,經常有教友往辦事處找他商討困難問題,甚至在深夜或凌晨;盧神父除平時在教會講道外,每星期亦定時往石鼓洲戒毒所傳道,相信因而與疑兇認識,豈料卻慘遭毒手。

 

根據資料顯示,於一九七四年九月廿八日晚上,本港曾經發生過另一宗神父被殺案,一名六十二歲的義籍神父范賫亮,被發現遭人刺斃,全身赤裸,口部塞有布塊,並有兩塊染滿血漬之白布蓋腳,滿身鮮血仰臥於西頁崇真中學的神父宿舍內,死者為該校校監。

 

事後警方曾懸紅緝拿兇徒,惟該案至今仍未破獲。

 

以下是天主教神職人士對鮑思高慈幼會聖安多尼會院盧萬展神父之死的感受:

 

天主教香港教區胡振中主教在獲悉盧萬展神父遇害,感到非常難過,亦為之惋惜不已,慨歎為何好心的人士常常遭遇厄運!不過胡主教仍會為謀殺盧神父的兇徒禱告。

 

胡主教對盧神父生前熱誠的工作態度甚為推許,尤對協助戒毒人士康復輔導的貢獻更為可嘉。他歎息以盧神父豐富的經驗,與那古道熱腸的性格,目前的確是難以找人填補其遺缺。

 

天主教傳播處主任楊鳴章神父對七十五高齡的盧萬展神父之死也甚為哀痛,其於過去廿年來為戒毒人士傳播福音的訊息,全憑一股要照顧康復人士的愛心。

 

神父被害事件

協助戒毒貢獻良多  遽遭毒手聞者惜之

 

義籍神父盧萬展神父不幸被殺,令人深感痛惜與不安。作為一位神職人士的盧萬展神父,不僅將生命獻給他的信仰和靈修,更以他的「入世」工作,去體現他對世人及香港的愛心。

 

這種愛心雖然被一股戾氣暫時烟沒,但卻存在他的信友,以及他數十年來關心及幫助過的人士的心中。

 

不過,這股戾氣倒是令人震驚的。因為一位與世無爭,甚至多年來一直樂於助人的神職人士,也變成被殺害的對象。社會風氣的敗壞,由此可見一斑。

 

這宗不幸事件的起因,雖然有待調查,但有關社會工作者、尤其是參予精神康復、吸毒戒服、難民處理等社會問題的社工與義工,其工作性質與社會關係所產生的特殊背景,確是值得注視的。這宗事件,無疑為有關方面及有關人士引為教訓。當然這只能看作為偶然性的個別事件,不應過份跨大,但社工安全問題,卻不可忽視。

 

(摘自八二年十二月三十日•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