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美

家為我倆是一項恩賜,是給我倆窮一生之力,來持續探索上主恩寵的場所;是勞動過後,叫我休息的安樂窩;也是家人在險惡世途上的避風港。不過,如何好好保育它呢?

宗教

相信溫暖的家,由堅實的婚姻開始。夫婦要不停重溫:締結婚盟時,曾承諾無論事物如何變遷,都要持守愛護和滿全對伴侶的承諾,當然包括時刻準備,改變及提升自己來達致。對此,上主給予我倆很大的教導。有了孩子,以父母的身教來印證:上主是我們的一家之主。

猶記得子女還是嬰孩時,主日彌撒時間是早上7點,他們被安放在歌詠團旁邊的座位上,毫不間斷地陪著我們及團體,以歌詠讚美上主,守本份的參與彌撒,令周遭的教友時常稱奇:為何嬰孩能夠安靜地躺著?他們入讀小學,進了一所校風稱譽,無奈也是非常注重學科成績的教會學校。原校升讀中學時,他們雖然生怕學業應付不來,但年青人卻捨不得朋輩與師友之情,勉力堅持不轉校。開課日,全家在校門一起作了簡短的祈禱,把學業和擔憂都交託給上主帶領,然後,年青人便毅然步入教學樓,沒有回頭。感謝主:如今年青人已大學畢業;最值得欣慰是他們儘管工作或活動繁忙,仍會設法守主日,參與彌撒,甚至參加青年善會,追求團隊精神。越早做好自己,越早把子女的成長交託給上主帶領,並把最好及最重要的與他們分享,是教育的不二法門。但願聖母獻耶穌於主堂時,帶給西默盎與亞納的希望,也能帶給作為父母的我倆。

親臨理智及晚訓

記得他們入學前,很喜歡聽故事,雙職父母儘管工作忙碌,仍不時抽時間在床邊說故事給他們聽。疲憊不堪時,便一起聽所播放的故事錄音帶。他們百聽不厭,久而久之熟稔內容,不時竟可與所播放的曲段同步,回應一句句相同的對白。在職母親為了有更多時間陪伴子女成長,在他們入學後,便把全職工作轉為兼職形式,感恩的是沒有繼而成為「虎媽媽」。如今,他們到海外升學,丈夫下班回家,常常喜見妻子雀躍地重述剛與他們通了五小時網絡電話的談話內容。

最近一位友人宣洩,其幼兒僅三歲,已非常不服從,總把父母的指示置若罔聞。之前,他即使會纏著晚了下班的父母,但只要給他一部平板電腦,便可安靜下來,讓一家人各取所需,不相干地使用自己手上的電子產品。然而,現在平板電腦已不能令他服從指令。我不禁從中反省:小孩需要聆聽時,儘管只是說故事,但你卻把他置於虛擬世界裡,叫他在遊戲中練習操控或下達指令。當你需要他聽話時,他已不習慣了。堂區裡一對退休校長夫婦,育有曾是香港傑出學生,而如今已成家立室的兒子。他們分享育兒心得時,指他們不是在家裡繼續當校長或課程導師,而是締造一個寧靜的求學問和博覽群書的環境,以身作則,活出理智,以求學為喜,得知為樂,父母從不緊密跟蹤兒子的學業進度。慈幼的兩個教育模式─親臨與晚訓(Good Night Talk),實在指導我們在家庭裡,與子女建立一個富恩寵的長遠親密關係。這兩個方法幫助當時作為新任父母的我倆,及早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從而與子女建立感情的連繫和默契。

仁愛及喜樂

《箴言篇》第17章22節:「愉快的心,是良好的治療;神志憂鬱,能使筋骨枯萎。」兒時在課本上學到的東西,小部份可能成為了本能,但大部份已模糊不清。不過,當中快慰人心的情景或困窘難過的遭遇,卻不時在記憶中浮現,突襲情緒。作為玩伴的父親,常常製作一些簡單及歡樂的家庭遊戲,與子女欣喜若狂地玩耍:小朋友列小隊,由父母作首領,一家人分工,你打花鼓、我搖鈴鼓、她擊響板、他振沙鎚,同時喧鬧地播放著歌曲《瀟灑走一回》,繞著客廳巡行。非常慶幸父母一早曉得把開心的種子,撒在小朋友的心田裡;如今子女長大,仍難免面對人生不少的難題或挑戰,在上主的帶領及家人的陪伴下,他們終能正面地撐過去!

求學時,子女面對的挑戰,莫過於來自父母的期望,甚至是滿載著壓力的要求。作為父母的我們認識到:子女是上主的恩賜,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同具有天主獨特的肖像,是託付給我們來尊重和珍惜的。《路加福音》第2章記載了耶穌12歲時講道的事跡,給予父母一些啟發:猶太青年十二、三歲便年屆接受成年禮的歲數,這又是令現代父母忐忑的青年反叛期及暴風年華,耶穌那次沒有跟隨隊伍離開聖殿。當瑪利亞折返,尋獲兒子,語帶少許埋怨似的說:「孩子,為什麼你這樣對待我們?看,你的父親和我,一直痛苦的找你。」(路2:48)看!父母清楚地向兒子表達「自己」的擔憂及感情,並非判定行為錯失;但耶穌的回應卻是:「你們為什麼尋找我?你們不知道我必須在我父親那裏嗎?」(路2:49)對照地,當我們一對子女,一位醉心運動體育,一位寄情美學創作,不朝高薪厚祿的專業來發展學業,為父母的清楚地表達對他們日後生計的擔憂及疼惜的感情。不過,父母願意偕子女一起探索上主在他們身上的計劃。怎知他們的志趣不就是反映天主美好肖像的一面?怎知天父不就在他們日後的人生那裡?如今他們已成功按志趣,完成學業,毅然又無悔地投入他們的專業。讓我們學習聖母,不妄加判斷,把事件默存心中,反覆思量上主的種種恩寵。幸好青年耶穌給了忐忑不安的父母,舒了一口氣的榜樣:「他們(父母)不明白他對他們所說的話。他就同他們下去,來到納匝肋,屬他們管轄。」(路2:50-51)願納匝肋聖家繼續教導我們,仁愛地對待自己家人,尤其是滿懷慈悲地陪伴子女成長。

慈幼神恩

感謝天父給我倆夫婦福份,得沾慈幼神恩,引導我們踐行鮑思高神父留給我們的預防教育法─以宗教、理智、仁愛,去養育天父交給我們照顧的子女,並以喜樂及親臨,陪伴他們在主內成長。願公教家庭之間,多些聯繫,互相策勵,以保育大家那充滿上主恩寵之男女婚姻,及帶來生命和希望的共融家庭。

標籤

about 預防教育法家庭篇:感謝天父把慈惠傾注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