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達民神父

我看到慈幼會士在水深火熱的環境中,堅守著一所充滿希望與慰藉,在共融生活中提供教育服務的院舍。

親愛的朋友,今天我希望和你們分享,最近深切體會到的人性經驗,為我帶來的影響。我是指,數星期前 (2017年4月25日),我與其他慈幼會士有幸到訪肯尼亞卡庫馬(Kakuma)的聯合國難民營。相信很容易理解,到訪難民營的經歷,總是充滿衝擊。這次探訪,除了為親近那些來自南蘇丹、盧旺達、布隆迪和剛果的難民外,還有一個獨特而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向我那五位來自坦桑尼亞和肯尼亞的慈幼會士兄弟,作熱切的問好。五位屬於這個美好團體的會士兄弟,與15萬人一起住在那裡,他們中有很多年青的男女。

這個團體在難民營中存在多年。這並不是正常的做法,但實際就是如此。此外,負責這個難民營的聯合國委員會,不但容許慈幼會士這樣做,更希望他們這樣做,因為慈幼會士的工作,在營造生活於共融、社交、教育和培育方面,也是一個重要的元素。

我遇上21世紀的華道角

這種情況的成因:

卡庫馬市鄰近南蘇丹邊境,而南蘇丹正受到強大內部武裝衝突蹂躪。當人們抵達卡庫馬市,就會發現那裡位於肯尼亞東北部,圖爾卡納郡(Turkana)的中心,居住人口達34萬,氣候乾旱而非常酷熱。經過一條徹底乾涸的河道後,便會到達有15萬人居住的聯合國難民營。不同國籍、種族、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的人住在一起。在這種多元的環境中,我們的慈幼會士兄弟,繼續為他們服務,就像鮑思高神父當年在華道角為青年所做的一樣。在那裡,我遇見了21世紀,富非洲色彩的華道角。

每天有逾250位青年到職業學校上課。在那裡,老師和慈幼會士親自教授他們一技之長,例如石工、電工、電子、木工、其他工藝、管理及秘書技巧。這些簡單的工藝,使這裡的青年擁有一些技能「傍身」,協助他們在局勢回復和平,離開難民營後,前往想要去的地方,過有尊嚴的生活。

這裡的青年及其他人士,每天都可得到由聯合國承諾提供的食物。我們與他們一起吃飯,以莫大的喜樂與笑聲,為份量充足的米飯佐味。他們教導我們小手藝,以及他們正學習的事物。這裡大多數的男女生經已成年,數目比青少年多。

我真的認為這所會院,是名副其實,幫助人面對生命的學校。他們接受的教育雖然簡單,但一點也不比其他的遜色,而且很有價值,因為他們每天都在學習,怎樣與不同背景的人一起過團體生活,在和平中生活;學習團結的力量,容納不同聲音的重要,尊重不同人的意見,以及不同文化宗教的表達。

我趁此機會向這個聯合國難民營的負責人講及慈幼會的事業。她來到我們跟前,與我們一起吃飯。我很高興聽到她說,他們十分重視我們慈幼會士兄弟的臨在,以及聯合國與慈幼會在這地方的伙伴合作。

走出乾涸的河床

我也感謝聯合國准許我們在這些青年之中工作,這不是單純物質上的社會和生存援助。他們剛到這裡時,不知應怎麼辦,也許曾這樣想。然而不久之後,這裡變成幫助人面對未來生活的地方,不論這目標是近或是遠的。

院舍及其周圍的喜樂氣氛令我感到欣喜。青年在那裡渡過的一段段時光,真的感到猶如身在家中。即使慈幼會士是團體中唯一的非難民人士,卻非孤軍作戰。知道年輕的主教如何親近他們後,我們實在高興。他和我們的會士,以及這幾年來與我們分擔使命的另一個修道團體,完全配合,並保證時刻與他們合作。

他們的盼望著有另一個慈幼會團體,不是在難民營服務中,而是在圖爾卡納地區,那乾涸的河床之外,盡可能擴展工業學校的規模,教授更高階的課程,服務那裡的青年。

這個團體也為營中的教友設立堂區,以及其他九所小堂(你們可以想象到,要容納這龐大的人口,那地方是何等廣大 )。當你們看到那些尋求信仰的人,或是在主耶穌內培育信仰的人,他們所受到的關懷時,便能真正感受到,復活喜樂已臨於難民營中。的確,耶穌為眾人復活,尤其那些最卑微的、最貧苦的、流徙的、被世界所忽視的。

我回家了,其他人尚在那裡。然而,我因在窮苦中,親身體驗到豐盈的人性,天主偉大的愛的臨在,我的心充滿了喜樂。

我祝願你們一切美好,但最重要的,就是千萬不要失去對那些款待我們,猶如款待朋友或兄弟姊妹的青年及婦女,那份敏銳的觸覺。

標籤

about 總會長訊息:耶穌停留在卡庫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