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窗【279】

鮑思高故居博物館開幕

鮑思高故居博物館開幕了!

透過鮑思高故居博物館,遊客可深入認識慶禮院成立之地──畢納地木棚。總會長范達民神父在記者會中表示:「在走廊上走過的,有11人是現今教會承認為可敬者、真福或聖人;這表示華道角是學習謙遜與成聖的地方,我們願意將這遺產傳流普世。」他同時宣佈,將修會起源的最重要文件由中央檔案室移送到博物館。

由總會長主祭的大禮感恩祭過後,「鮑思高故居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博物館事務計劃負責人Cristian Besso神父和博物館負責人Stefania De Vita表示,希望藉博物館向大眾展示慈幼會這顆珍珠,讓普世看到鮑思高神父的偉大。

最後,總會長在前任總會長查偉思神父及母佑會溫幗儀修母陪同下,主持簡單而隆重的剪綵禮。

活動相片及影片可於ANSFlickr及 ANSChannel收看。

一則盧華神父的「獨家新聞」

一輯來自慈幼會「攝影」檔案處,全長八分鐘,記錄著盧華神父葬禮重要場面(1910年4月6至9日)的黑白默片,現經都靈電影博物館及國家電影檔案處修復──一部110年前的慈幼會電影出現了!

片中記錄了華道角周邊地區的情況,例如葬禮大隊走過街道,返回聖堂,沿途有數不清的群眾向盧華神父的靈柩致敬。人們亦可從影片看到多名首批慈幼會士,如李納德神父、歐培拉神父等,他們進入聖母進教之佑大殿,參與盧華神父的隆重葬禮。影片播放靈柩安葬的情形後隨之結束。

希望這影片的出現,讓大眾加深對盧華神父的認知──他不只是一位傑出人物,更是鮑思高偉大的繼承人。在此亦要感謝當年抱有遠見,把這些影像留存給我們的慈幼會士,在電影技術剛面世的時代,他們確是「進步的先驅」。

兩本珍貴的慈幼新聞事業手冊

在這瞬息萬變的社會傳播世界中,不少慈幼家庭成員都在「訊息互享」中得益,或以各種途徑直接參與新聞事業。在這情況下,我們要感謝任職新聞業教授的Francis Karackat神父(印度——班加羅爾會省)為我們送上的兩本手冊──《新聞業:初露頭角的記者手冊》及《新聞業:初露頭角的副編輯手冊》。

這兩本書是Francis Karackat神父長達18年對學術追求的成果,現今他開放版權,與我們分享這兩本書:「因為這兩本書是為指導世界各地,有興趣於掌握書寫藝術的人……我亦於一星期前開了Youtube頻道,講解新聞業的環節。」

任何有興趣的慈幼家庭成員,均可索取這兩本手冊的電子版本。索取兩本新聞業手冊的整套索引,或要聯絡作者,可瀏覽https://www.bosco.link/sc/61918

慈幼會Francis Karackat神父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zrg8F3G3oaYo5bB5rV1p9A

標籤

about 世界之窗【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