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行寬恕
(本文翻譯自Aleteia網頁,2020年2月13日刊登,由Fr. Patrick Briscoe, OP所寫的一篇文章。文章闡釋甲年第七主日的讀經主旨:履行寬恕。麥緹.格爾坦拿(Maïti Girtanner)的寬恕故事,因《時代週刊》於2014年那則關於她的離逝報導而廣為人知。希特拉的軍隊於1940年佔領巴黎時,麥緹18歲。她的父親是瑞士人,母親是法國人,她在一個音樂世家成長。在第二次大戰期間受盡納粹秘密警察的折磨,身心都受到極大的摧殘。她是一個熱心的教友,努力跟隨耶穌的寬恕之道,盡力克服她的憤怒和報復;也因而加深了她的信仰生活,並加入道明第三會。)
一則有關麥緹.格爾坦拿(Maïti Girtanner),以及她溫柔地寬恕折磨她的人的驚人記述。
二戰時,少女麥緹因為與「法國抵抗運動」有往來而被捕。她曾受到佔領當地的德國士兵歡迎,因為她既懂德語,又精於鋼琴,能夠為他們演奏,另外她亦表現出不受戰事所困擾。她因士兵的好感而享有較多自由,得以在禁區內,為抵抗運動傳遞訊息。
1943年,麥緹在巴黎被捕且受監禁。她在囚期間,受到納粹秘密警察的殘暴對待。尤其一名醫生,令她受苦受虐以至不能再彈鋼琴。
脊椎受到的傷害,令她的神經系統永久受損,痛楚不絕。由於身體受到了巨大的折磨,她不能再成為人母了;這令她極為痛苦難過,因為她一向渴望生兒育女。1944年她獲釋後,因為身體的極大痛楚,使她每一次都需要數小時來躺下。
在1984年的一天,亦即麥緹獲釋40年後,她接到一個來電,那是由從前折磨她的人——里奧(Leo)打來的。他當時在巴黎,希望與她見面說話。里奧已診斷罹患不治之症,當他在思考應該如何度過僅餘數個月的生命時,他回想起麥緹在獄中的說話:他記得她曾向其他囚犯講論過天主及死亡。
對麥緹來說,這40年來,她都在渴望寬恕里奧。她對這份渴求形容為「瘋狂的渴望」。這可說是一種執著。40年來,她祈求能寬恕里奧,而他此刻在她面前出現了。
麥緹回憶說:「他雙手交叉,低著頭,懷著很大的謙遜──猶如小孩──說:『我要做什麼?』」對麥緹來說,這就是她所需要的。這是恩寵的時刻。他終於直截了當地求她說:「寬恕。我祈求你的寬恕。」麥緹雙手握著他的頭,親吻他的頭頂,就在這一刻,她知道她已寬恕了他。
這就是我們莊嚴而神聖的使命,使能最妥善地預備自己的心靈,欽崇全能的天主。瑪竇告訴我們:「所以,你若在祭壇前,要獻你的禮物時,在那裏想起你的弟兄有什麼怨你的事,就把你的禮物留在那裏,留在祭壇前,先去與你的弟兄和好,然後再來獻你的禮物。」(瑪5:23-24)我們不能讓任何其他的人際關係,妨礙我們與基督的友誼。
什麼能幫助我們寬恕別人?人如何去履行寬恕?
有助我們履行寬恕的第一步,就是要在天主面前,接納真正的謙遜。聖多瑪斯提醒我們:
有些人說他們能活在這世上,憑自己的力量行善避惡,這是十分自以為是的想法。以上的力量只賦予了兩個人:一個是耶穌基督,祂無限量地擁有聖神;第二個是童貞聖母,她充滿恩寵,不受罪惡玷染。
明認我們自身的缺點,有助我們看到寬恕。
聖女加大利納在神修生活的其中一項「重大突破」,就是當她學會遇見別人的過失時,應該對自己說:「今天是你,明天將會輪到我,除非天主聖寵支援我,使我不至犯上這些過失。」這就是我們祈禱時應有的態度:「求你寬恕我們的罪過,如同我們寬恕別人一樣。」畢竟,誰也不堪當投第一塊石。我們都是罪人。我們應在上主及他人前,謙虛自己。
在麥緹的例子,她藉著長年渴望能寬恕虐待她的人而做到了。教宗方濟各解釋說,我們在祈禱中,首先祈求渴望寬恕別人時,謙遜便會滋長。我們需要謙遜來開始寬恕別人的過犯。
我們看到了真正人性的表現,就是在天主面前我們都是罪人:我們從天主手中領受一切,不論是本性的還是超性的恩寵。我們的生命不只是天主所想要的,更是天主所愛的。當我們合掌祈禱時,不應存有任何自命不凡的想法。
寬恕也是始於祈求上主使我們渴望能寬恕別人。我們必須明認,自己不能獨自負起這個行動:這是屬於上主的,是祂的恩寵滿溢到我們身上。
有助寬恕的第二步,就是讓望德滋長。寬恕的最大障礙,就是對寬恕的可能失去希望。麥緹肯定地說:「我的基督徒信仰,要求我在看每個人時,不是以其他人的眼光,卻是以天主的看法。這不常容易做到……但卻是恆常的要求。」
要放棄我們自己的看法,投向天主的觀點;從不同的有利觀點來考量我們生命中的不同時刻……這就是要有望德的意思。我必須願意在神聖慈悲的祭台上,犧牲自己的虛榮心及自我陶醉。
耶穌有一次安慰失意的聖傅天娜說:
你跌倒的原因,是因為你太依賴自己,卻很少依賴我。然而這不致於令你過於憂傷。你正與慈悲的天主相處,你的可憐境況決不會使這慈悲枯竭。
在感到軟弱的境況時,一再表明堅信天主的能力,就能使望德滋長。說到底,唯獨因著這望德,基督徒才能生存或死去。
麥緹總結她一生時,簡單地說:「我的故事是……有關一位年輕女子,願意服務她周圍的人。」在她對自身境況的謙遜,以及在跟天主一起生活的經歷中,寬恕里奧的渴望不斷滋長起來。
她繼續說:「接著下去的其餘部份,就是說,在歷史中承擔這個個人故事,由服務走向見證的力量,無非是一連串的境況,是天主上智的工作,祂運用軟弱的工具來行動。」
這就是宣認對天主的望德;宣佈祂確實以祂的智慧,柔順地統御一切。
Clement Yan、梁熾才 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