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小酵母
閱讀一本好書,是一種享受:玩味一些好句,有一種得著:誦念好一端玫瑰經,就是得恩寵的秘訣。今天,我放下手上的玫瑰念珠,在一本雜誌裡看中了一段小品文,不期然把它錄下來,想與大家分享,好讓你我都能產生共鳴。
「和鮑魚、排翅同席,它不以為貴:與青菜、蘿蔔共煮,它不以為賤。在富豪的酒宴中,與龍蝦同桌,它不以為喜:在窮人的大鍋裡,與粗菜雜會,它不以為悲:與竹笋、青菜做朋友,它不顯露。」(錄自《讀者》)它是誰?噢!作者講的是豆腐!我認為這豆腐就好比先知在家鄉不受重視,但無損他的價值。
想及身為鮑思高在俗志願會成員(簡稱VDB)其中一個特徵──作為酵母的生活方式,就覺得有點像上述美味鍋裡的豆腐!不過,有幸時──尤其對素食者來說,它會受到「追捧」的呀!
走進麪包舖去,你有沒有聽到人讚美使那麪團發酵的這個「功臣」──酵母呢?小粒子們就是不介意別人說什麼!它毫無怨言,默默地做那份「推動者」的工作:因為它知道自己正在執行一個「成人之美」的任務。好不快樂!
我找到了聖保祿宗徒致迦拉達人書2:20這樣說:「我生活,已不是我生活,而是基督在我內生活……我決不願使天主的恩寵無效……」小酵母的存在就是這樣:盡力使別人壯大、使別人得到讚賞、使別人受到歡迎,使別人得到好處!它擁有的喜樂没有人洞悉,但絕不遺憾!
某天早上,到聖堂參加彌撒,跪到第一行去,要準備讀經。在默禱中,看見眼前的盆栽,盡都是蘭花!它們美極了,朵朵臉兒外揚,好不誘人:低倚在盆邊的那些厚肉葉片倒悠然自得地,把花兒襯托得恰到好處。我會心微笑了!它們之中,誰會受到介意?誰在扮演「成人之美」的角色?我輕輕向葉兒說:「我看好你哪!」
早期鮑思高神父面對天主的事業,全是坎坷的遭遇,幸有媽媽瑪加利大的陪伴與支持,得以跨過重重的障礙:那一次,有個可憐的傢伙來住宿了一宵,翌日就把被子帶走,逃之夭夭。鮑思高神父對母親說:由他去吧!他正有這個需要。以仁愛著稱的這位聖人不就是終生在進行「成人之美」的工程嗎?每個基督徒都被召去愛,因為天主是愛。我們被召去愛,就是「致力散佈良善和樂觀精神。」(會憲16)我們在俗奉獻者的使命,要求我們忠於聖神及所賜的恩寵,有必要去成為世界的鹽、光和酵母。此刻我感受到做酵母的難度實在高!
約一年半前,堂區神父私底下邀請我做一件既秘密又公開的短期義務工作,我大方地答應了。接手以後,就發現苦中有樂:我要隨時候命,自己的活動有受到更改的「威脅」,但總有得著。如今這個工作告一段落,卻有份空虛的感覺,這都怪我在修務「成人之美」的「大業」上未夠班囉!酵母姊妹們,伸出援手代禱好嗎?
多謝會祖真福李納德神父,我們VDB這個世界性的團體,即將於五月二十日慶祝成立一百周年。慶典當前,除了感恩,就是讚美──衷心的讚美!
會祖真福李納德神父:請在主前為我們祈禱,好使我們在參與教會的奧蹟時,能隨時隨地跟著基督的腳步,在「成人之美」的路上活出我們的使命,好「成為模範酵母,去建設愛的文明。」(會憲#66)亞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