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六二年五月三十日晚,聖鮑思高神父向青年們講了以下的奇夢,這是他做的許多奇夢中較為著名的一個,名為「兩根大柱」,他這樣說道:
「你們設想與我一起來到海濱,或站在一塊孤立的礁石上,面對著一望無際的大海。 在這茫茫大海中,散佈了無數戰艦,艦頭堅硬銳利,且配備大炮、槍械等各種武器以及其它如書籍等的煽動物品。 它們一起向著一艘比它們高大得多的巨艦進攻,企圖把它撞沉和焚毀,或至少使它受到重創。」
在這艘莊嚴的巨艦四周,有許多小型的護航艦保護,可是洶湧的波濤和風向卻似乎對敵艦有利。
在這一望無際的大海中,聳立了兩根彼此相距不遠、又高又結實的圓柱。 在其中一根上面放著一尊無玷童貞的聖像,腳下掛著寫有「進教之佑」(Auxilium Christianorum) 字樣的巨型字牌。 在另一根更高和更大的圓柱上面,擺放著一個與圓柱大小相稱的巨型聖體,下面亦有一塊字牌,寫著「信友的救援」(Salus credentium) 這幾個字。
巨艦的最高統帥 — 教宗,看見敵人日益猖狂以及自己信徒所處的困境,便召集了各艦的艦長開會,以商討對策。 可是正當他們開會之際,遇到了一場特大的風暴,他們只得回到各自的艦隻上去。
待風暴稍為平息后,教宗再次召集艦長來開會,而巨艦則依然向前航行。 可是不久之後,浪濤又開始洶湧澎湃起來了。 教宗站在艦舵前,全力把巨艦駛往兩根圓柱中間,柱頂上掛著許多系有鐵鏈的巨錨和巨鉤。
所有的敵艦都盡力向那巨艦進攻,欲使它沉沒:有的以書籍、傳單和燃燒彈,有的則以大炮和槍炮。 戰況變得越來越激烈,可是敵艦的進攻只是白費氣力,那艘巨艦依然安穩地向前航行。
有時,猛烈的撞擊會在巨艦的兩側造成頗大的裂口,然而一有微風從兩根圓柱吹來,那些裂口便馬上消失了。
與此同時,敵人的大炮被炸毀,槍支被折斷,許多艦隻因損壞嚴重而沉落海底。 於是敵人怒不可遏,開始短兵相接,進行肉搏,甚至大聲咒罵。
突然,教宗受了重創,倒在地上。 立刻有人前來拯救,可是又再次遇襲,終於不支倒在地上死了。 在敵營中馬上發出一陣歡呼聲,整隊敵艦都瀰漫了凱旋歡樂的氣氛。
可是,立刻有一位新的教宗取代了他的位置。 護航艦的艦長們如此迅速地選了新的教宗,以致教宗死亡的噩耗與新教宗被選的消息幾乎同時到達了敵營,敵人開始有些失望了。
新的教宗克服了各種困難,把巨艦駛到兩條圓柱中間,然後把艦頭的錨系在聖體的那根圓柱上,而把艦尾的錨系在無玷童貞的圓柱上。
於是出現了一個奇特的現象:所有的敵艦都驚惶逃走,而且互相碰撞和沉沒。 而那些與教宗一起勇敢作戰的艦隻也到那兩根圓柱中間來停泊,於是整個海洋就風平浪靜。
此時,聖鮑思高神父問盧華神父說:「你對這個夢有怎樣的看法呢?」
盧華神父回答道:「我認為教宗所駕駛的那艘巨艦就是教會,艦隊代表人類,而大海則是世界。 那些保衛巨艦的人就是愛護教會的善人,其它以各種武器攻打它的則是它的敵人。 那兩根救恩的圓柱,我認為是對聖母瑪利亞和對至聖聖體的敬禮。」
「你答得對!」聖鮑思高神父評論道:「只是要更改一個措辭,即敵艦代表教難。 教會正面對著許多嚴重的考驗! 迄今所受的與那將來要發生的比較起來,簡直是微不足道。 只有兩個方法可以使我們在這麼大的危難中獲救,就是恭敬聖母和勤領聖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