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適角落

Phyllis

疫情期間,所有實體活動被迫取消。一些慈青在這空閒的時間,構思了一個全新的空間,一個虛擬又實在的青年角落──青(年)(舒)適角落。在現今資訊發達的世界,互聯網的資訊良莠不齊,當中更有不少價值與天主教的信仰相違背,故很多人把互聯網形容為「洪水猛獸」。與其被這「洪水猛獸」侵食,一群青年決定在這角落裡,利用「牠」向其他人作福傳。青年們構思「這角落」時,一起研讀了教宗通諭《願祢受讚頌》。透過反思和分享,得出以下的題材和方式,從信仰角度去推動健康環保的生活。

Kitchen impossible

以烹飪節目帶出如何以飲食習慣去改善環境的問題。在《願祢受讚頌》通諭中,教宗方濟各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方法,例如購買本地食品等。市面售賣的食物涉及不同的生產工序,包括栽種/飼養、收成、包裝、加工、運輸,當中需要「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支持,可惜化石燃料並不能無限量地供應,且於燃燒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溫室氣體,令氣候變化加劇。現在最迫切且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減少食物里程,選購本地或鄰近地區生產的糧食。青年會在這糸列的節目中,介紹如何烹製一些低碳排放量的食物,或以一些自家製的材料代替罐頭食品等。

慈青朝聖團

透過短片,呈現四種又輕鬆又富娛樂性的「遊港路線」,包括行山系列、環島系列、單車系列和地鐵系列,希望以新奇有趣的方式,帶領觀眾欣賞天主所創造的大自然,並認識香港不同的聖堂。慈青亦希望觀眾們看畢短片後,會對不同聖堂產生興趣,並跟著短片的介紹,嘗試去探索──教友觀眾增添對不同聖堂的了解,並拉近和天主的關係,而非天主教的觀眾則可進一步認識天主教信仰。

社會實驗計劃

香港人大多數會採用又便宜又方便的發泡膠盒或塑膠餐具作為外賣用途,但這些即棄餐具被棄置後卻很難分解。根據環保署分析,香港年棄91億件即棄餐具。若香港人不減少使用即棄餐具,不斷製造浪費,會為環境造成傷害,例如污染土地(含氯塑膠會釋出有害物質而影響土壤)、危害生物(生物可能會誤食即棄餐具)。青年希望透過不同的街頭訪問去推廣「裸買」,即是購買無包裝的產品或自備餐具,以及宣傳從生活習慣開始改變,使用可循環再用的日常必需品。

o it Yourself

報告顯示,2018年全港產生595萬公噸都市固體廢物,當中417萬公噸 (70%) 以堆填方式處理,餘下178萬公噸 (30%)回收。棄置堆填區的廢物按年增25萬公噸,增幅6.3%。廢物循環再造也需要使用很多能源,例如搜集到舊報紙,需把它溶解成漿,才能重製成再造紙;搜集到的鐵罐要攪碎打爛,才能成為製造電線的原料。現在,國際社會已經很流行升級再造(Upcycling),它的著眼點在於升級,不是把這些廢物還原成原料,而是把它的價值提高,令它煥發新生。例如搜集三份售價為七元的報紙,把它變成一個型格手袋,賣三百元,這就是升級再造;或者將膠餐具華麗轉身,變做別緻燈飾。青年們在這DIY短片,嘗試把一些生活用品,例如筆筒等,將它們變成不同的裝飾品,讓其他人可以跟著做。

「青適角落」的Youtube channel將在不久後推出,邀請大家在Facebook追蹤「慈幼青年運動」的專頁,便會得到「青適角落」的最新資訊。希望大家也將「青適角落」訊息帶給身邊的青年人。

標籤

about 青適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