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心靈的事

文文

鮑思高神父教育的成功,在於他洞悉教育是心靈的事,若我們都能像他一樣,能走進孩子的心中,與他們一起同憂共樂,把他們喜好掛在心頭,設法滿足他們,他們也會對我們由熟絡而產生友誼,更從友誼而產生敬愛,則他們也會設法滿足我們對他的期望。

我與孩子日夕相對,是喜、是悲、是煩惱或是有趣?都是見仁見智。我在寄宿學校服務超過20年,由澳門到大陸,再由兒童院到寄宿部。日忙夜忙,究竟為誰辛苦為誰忙?就是為了心中有一團教育的火,被感召為下一代的教育而付出一切。

我豐富的收穫,竟然是這句:「教育是心靈的事。」能與孩子建立起良好的關係,洞悉他們心靈的需要,取得他們的信任和尊敬,教育必定成功。

如何達致這個成功的結果?首先,要接納孩子的所是,他有他的包袱,尤其是家庭有問題,或曾經遭受各種挫折的孩子,必須讓他們有機會與教育者作心靈溝通,教育者要有耐性和尊重,又要把握每一個機會,讓孩子流露出內心的不滿,給予理解和疏導,讓他明白自己的問題得到諒解。以下有一個好例子:

這個月,我們舉行「惜食運動」,在飯堂的壁報板上,展示飢餓孩子的可憐相片和憫農的詩句圖像,還寫下:「培養珍惜食物的好習慣,不留一粒飯在碗中,不剩一點菜於枱上!」,並且有一面計分牌顯示哪一枱的孩子最合作。

一個早上,早餐前,喜兒瞥見計分牌便大叫:「抗議!抗議!不公平!」我們馬上走過去了解,原來他們這一枱也合作進行惜食,卻取不到最高分,使他不滿。解鈴還需繫鈴人。於是主任來與他心靈溝通,把他安置在一個能觀察最高分那枱的地方,讓他一邊吃早餐,一邊觀察別人怎樣「惜食」。早餐後,喜兒主動走到主任前,翹起大姆指說:「他們果然惜食,十分也值得,我心服口服了!」

這就是心靈溝通,必須以實際事例來回應孩子的不滿。同樣,凡事不能以「師字兩個口」作為命令孩子服從,必須有商有量,平時有講有笑,我們是孩子的好朋友,不是執法警察,所以有問有答,使宿舍家庭氣氛和諧。

日常瑣事也要有證有據,才能叫他們心服。

在宿舍,除了襪子之外,衣物全都會送上洗衣房,由工友洗滌,我們多次在洗衣機中發現很多小物品,連手錶也有,清洗後就壞了,多次提醒也無效。我就收集所有物品,對孩子們陳述利害,一則浪費他們褲袋中的小寶貝,同時會弄壞洗衣機,讓他們想辦法補救,不少孩子舉手,提出解決的辦法。最後,一致同意在收集衣物等待清洗的時候,先把口袋全部反轉過來才拿去洗。從此,再沒有發生這個問題了。若要孩子心服口服,胸無怨恨,坦誠對話就是我們的教育秘訣,不少舊同學回校探望時,緬懷過去的時光,就是因為在這裡有人與他們心靈相通。小彩玉年幼時,十分刁蠻,很容易動怒,常發脾氣,現在成了兩個孩子的母親,常回來求教,因為她的孩子也十分刁蠻,她問:「孩子動怒如何處理,你們怎樣把我教好的?我現在也要學習。」其實,教孩子只有忍耐和與他心靈溝通,別無他方法。

這就是教育的竅門,因為教育是心靈的事。

標籤

about 教育是心靈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