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慈青五大特質」

陳麒安

身為鮑思高慈幼會學校的學生,身為一位慈青、一位青年,慈青五大特質一直是我追隨的方向,成就了今日的我。時常喜樂、努力求學、熱心待主、關愛服務和以青年帶動青年,這五個特質引導我們青少年成聖,實踐鮑思高預防教育法的理智、宗教和仁愛。

「時常喜樂」喜樂是鮑思高預防教育法的核心之一,教人不論在團體、學校、工作、朋友、學習等都以喜樂為中心。樂觀、積極、喜樂對我來說好像是自然不過的事,即使在辛苦的工作中,如參與學生會的年宵攤位,當不少人因勞累而面容憔悴,我卻仍然滿帶笑容,紓緩大家緊張的氣氛。本來我也不察覺,但老師的觀察使我意識到自己的這個優點。喜樂不只是一種個人的生活態度,它具有感染力,能向別人彰顯天主的臨在,而我相信鮑思高神父願意青年在喜樂中走向天主,這也是預防教育法的目標之一。

「努力求學」除了追求書本上的知識,學習的範疇也伸延到生活中,透過不同的人和事,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思考模式。我經常反問自己︰「究竟讀書是為了什麼?」是為得到高薪厚職?為家庭?還是為天主?無疑,高薪厚職有一定的吸引力,然而更重要的是從學習知識中提升智慧,懂得辨別是非,持守真理。在信仰方面,也不要求我們盲目地相信,但透過閱讀聖經和認識教理,穩固自己的信仰。

「熱心待主」由一個不認識天主教的小孩,到今日成為教友,變成一個熱心待主的青年,有賴聖母媽媽拖著我的手進入鄧鏡波書院。在那裡,我認識了慈幼會和慈幼會士,他們陪伴青年人一起祈禱、朝拜聖體、踢波、打機、聊天……我從他們身上感受到鮑思高神父的喜樂和對青年的關愛。我被這個團體所吸引,並認識了耶穌基督。會士們教導我熱心待主不單是多祈禱和勤領聖體,亦要在日常生活中有愛德的實踐。

「關愛服務」真正的服務出於愛,甘願犧牲自己的時間、體力和金錢去服務他人,唯一希望得到的報酬,只是天上百倍的賞報。團體生活需要互相幫助,互相體諒,互相遷就。

「以青年帶動青年」記得初中的時候,有一位師兄,他是善會會長,常常在早會前或小息找我們祈禱、踢波、聊天他給我的感覺很親切,如是者,我亦參加善會。我從師兄身上所體會到的,亦希望承傳下去。青年不只是受眾,慈幼青年運動肯定了青年人主動的角色,在團體中作榜樣、作酵母。

記得有一位慈幼會士講過︰「青年做什麼,我們就做什麼。」,其實他也是演繹鮑思高神父的另一句話︰「喜歡青年所喜歡的。」會士們以鮑思高神父的預防教育法,從青年的視點出發,走近和陪伴青年。這份陪伴有著教育的效果,叫我以「慈青五大特質」為生活的準則,使自己和帶動身邊的人成為「熱心教友,良好公民」。

編者按:陳麒安是鄧鏡波書院中五學生,榮獲 2018 聖鮑思高神父獎。

標籤

about 生活「慈青五大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