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會長訊息

真福小城

范達民神父

在印度金奈(Chennai)(舊稱馬德拉斯)的大都市,在龐大的工業園和宏偉的寺廟中,在繁忙的城市中,存在著發出慈幼關愛光芒的一片土地,那是我們的真福小城

故事開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剛結束之後,在意大利高山的一個小鎮上,一個有十三個孩子的貧困家庭中。

那天晚上,孩子們吃完玉米粥後,其中一人發現他們的父母並沒有吃。於是他問媽媽:「為甚麼你和爸爸的碗是空的?」。母親回答說:「我們今晚不餓。」 「那我也不餓了」他一邊說,一邊跑進夜色照著的穀倉。他的媽媽追了上了,他的爸爸也跟著。就在這時,小奧菲歐果斷地說道:「如果我將來成為一位神父,我會專注為窮人服務,照顧那些飢餓的人,就像我們今晚一樣餓著肚子的人!」

後來,奧菲歐·曼托瓦尼(Orfeo Mantovani) 進入了慈幼會初學院,並於1934年被派往印度慈幼會的傳教中心。於是印度成了他的第二故鄉,也是最心愛的故鄉。他的主教路易斯·馬蒂亞斯(Louis Mathias)是一位慈幼會的偉人,他留著一把傳教士的長鬍子,他是一位果敢的長上。他立即按曼托瓦尼神父的願望,委託他照顧馬德拉斯最骯髒齷齪的地區。

曼托瓦尼神父立即開始工作。在火車站旁邊,被煤熏黑的地方,他開始召集街頭的頑童,和收留那些被人遺棄的、無力照顧自己的人。然後,他發起了挑戰,要改善鄰近區域極度飢餓的情況。

就這樣,這位帶著溫和微笑的慈幼會會士,像鮑思高神父一樣,一步一步地建立起他的社會救濟中心。那裡有日間和晚上的小學,免費診所和醫院,一所麻風病院和慶禮院。在他死後,另一位慈幼會士繼承了他的工作,然後是另一位,再其後又是另一位……這是修會團體的獨特之處。最後那社會救濟中心,發展成為一個愛心慈善工作的城堡。

就在幾週前,我探訪了這座在金奈的城堡,對我來說,這是一次美妙的經歷。這中心,被命名為「真福」、被稱為慈幼之家。這裡收容三歲的孩童,亦照顧生命走到最後階段的人,直至他們與主耶穌會面。這裡的說法是,在鮑思高神父微笑的眷顧下,「從母胎走到墳墓」。

也許我正在描述的事業的規模,會讓你大吃一驚。的確,這是一項值得欽佩的慈幼會工作,為成千上萬的家庭、兒童、青少年、年輕人和長者提供服務。這是慈幼大家庭中三個修會合作的成果:是充滿活力的多元組合!這裡有鮑思高慈幼會、母佑會,以及瑪利亞進教之佑修女會(SMA),大家一起工作。

從三歲開始,孩子們可以入讀由母佑會修女開辦的文法學校,她們也照顧十多歲大的女孩。 瑪利亞進教之佑修女會的修女,會照顧那些沒有社會福利保障的長者,和無地容身的長者,男的女的也有。而慈幼會的神父和修士則照顧不同年齡的男孩和女孩,並收留街童。當然,除此之外,他們還會探訪該區的極端貧困的家庭,並協助本堂的工作。

以上的一切,組成了一個慈幼的小城,那實在是一項感人的工作。我向他們承諾,我會向世人介紹他們的工作。亦即是按鮑思高神父所教導的,必須讓人們知道所進行的善舉。

我非常欣賞和重視慈幼大家庭這三個修會之間的合作。重要的不是誰擁有這些土地或建築物,而是他們一起從事愛德的服務,一起外出服務最貧窮和最脆弱的人。在這裡所見的,讓我們明白脆弱和欠安全感的長者的情況。如果沒有這天主為他們安排的這個名為「真福小城」的小天堂;那麼脆弱、貧窮和欠缺安全感,將會是他們最後的結局。

真福小城的服務,真令人驚嘆;看到點滴的愛,可帶出多大的成果。這裡每天為300名長者提供食物,並供給1000多名兒童、15000多人的各種需要。所有都是免費的!進入這個真福小城的人,都能親眼看到,這「五十年來,每天都出現的奇蹟」。

這裡的座右銘有:「為病人服務是最好的祈禱」(曼托瓦尼神父);「無人有權只尋求自己的快樂」,還有「付出的,可以不是出於愛;但若說有愛,就不可能不付出」。

人們都會公認,真福小城的工作,是慈幼會士忠於使命,服務窮人的具體表現;它也是天主上智安排、眷顧,清楚的體現。對居於簡陋的棚屋的青年來說,這裡是一片綠洲。這裡有教堂,有學校,有學習踢足球的遊戲場地和體育館;這裡更是他們的家。

在金奈我們有十五所慈幼會的會院。其中有本堂、初中學校、高中學校、技術學校、教堂、青年中心;此外亦有社會援助中心,協助處於危險中的兒童和青年,為他們提供援助。另外還有會士的培育院,甚至是小修院。這裡的總主教、神職人員和其他人士,無論是基督徒還是非基督徒,都非常欣賞和重視慈幼會所做的這許多工作;特別是他們對青年事務的投入、為最貧苦者提供的服務,以及對大眾開放的,提供優質教學的重點學校。

這一切讓我看到,福音教導的美妙;看到福音在普世的傳揚,往往還有愛德服務的有力見證,默默無聲的伴隨一起。這也讓我想到,鮑思高神父多麼重視傳教的工作。他切願把福傳的工作,伸展到世界最偏遠的角落。容我在這裡再提派遣傳教士一事:目前慈幼大家庭,鮑思高神父的眾子女,工作遍佈134個國家,那是全球國家的百份之七十二。我們知道,傳教事業開始時,慈幼會會士的人數並不多,但鮑思高神父仍派遣首批傳教士到阿根廷,服務那裡的意大利移民;繼而走向土著的部落。如果,那時我們只願留在意大利,鮑思高神父的神恩,斷不會擴展到今天的規模!

容我用一位印度政府人員的話來結束這篇文章:「如果天主教能出來一位像曼托瓦尼神父的人,這個宗教必然是來自神的!」

余富強神父譯

標籤

about 總會長訊息:真福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