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Enrico dal Covolo主教的覆手和祝聖禱文(當日亦有幸韓大輝總主教前來襄禮),本人與另外九位慈幼會士於6月22日在羅馬耶穌聖心大殿,被祝聖為執事。以往或許看待「執事」有如晉鐸前的一個過渡期,旨在給予司鐸候選人牧民實習的機會,但隨著「終身執事」的普及,執事的職務漸受重視。

 

正如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教會憲章29》所言:「執事所領受的覆手禮,不是為作司祭,而是為服務。他們因聖事的聖寵受到鼓勵,在主教及其司祭團的共融之下,為天主的子民作禮儀、講道及愛德的服務工作。」本人希望以幾篇文章,與大家分享執事的職務,那就讓我們以「愛德服務」開始。

潘銘智

執事職務的開始,源自在耶路撒冷的早期基督徒團體,於日常照顧和物資分配方面,疏忽了由外地來的寡婦(參閱宗6:1-6)。宗徒們既要專注於「天主聖言」的工作,四處宣講,亦希望更好地照顧窮人寡婦的需要,便選立了七位立良好見證,且充滿聖神和智慧的人,為他們覆手祈禱,將「愛德」的責任交給他們。另外,讓我們記得教會首位的殉道者為執事聖斯德望。

 

執事的模範首要在耶穌基督身上找到,他來到世上與人同住,並不是為受人服待,而是為服待人,甚至將自己的生命交出,救贖大眾(參閱瑪20:28)。在最後晚餐中,當宗徒們爭論誰最大的時候,耶穌回應他們:「我在你們中間卻像是服事人的」(路22:27),「那服事人的」的希臘原文正正就是「o diakonón」,即英語的「deacon」和中文翻譯「執事」。再者,若望福音記載了耶穌為門徒洗腳的事蹟(參閱若13:1-15),具體地表達了「服事人」的意思:他脫下外衣,在腰間束著毛巾,謙卑自下,在每位宗徒面前蹲下,為他們洗腳,並仔細地擦乾。

 

在繁榮密集的都市,不少人反而更覺孤單,更多人生活於貧困失望中,青年人更容易成為弱勢社群。執事特別留意有需要但被忽略的人,主動走近他們,服務他們,那時,他不單仿效耶穌的榜樣,也在服務對象身上認出耶穌基督的面貌。執事真的是「耶穌的僕人」,因為耶穌說過:「誰若事奉我,就當跟隨我;如此,我在那裏,我的僕人也在那裏。」(若12:26)

標籤

about 執事(一):要如同服事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