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曆一八七六年鮑思高神父作了一個夢,這個夢說明「信德」與我們有什麼關係,唯有它才可以戰勝魔鬼的攻擊。
鮑思高神父夢見自己在華道角母校學生們中,這些學生正如他自己所常說的,是他的榮耀,是他的花冠。當鮑思高神父走到學校大門時,忽然聽得一陣混亂的呼喊聲說:在運動場的盡頭處有個巨怪。眞的,一望過去,分明看見一隻互型的猛獅,昂著雄糾糾的巨頭,張著山巖似的大嘴。
鮑思高神父一見這隻龐然怪物,馬上連同學生們逃到走廊下處避難,個個怕得死去活來。只見那隻猛獸踏著慢沈的脚步,神氣十足,已經闖入第二個運動場中來了。學生們搶問鮑思高神父要逃到何處去躲避,他勸他們要呼求壁龕中的聖母,使他們免遭猛獸的襲擊。
鮑思高神父和學生們正在呼求著天上中保聖母時,只見那隻巨獸全身緊貼地面,慢慢地蛇行過來,看樣子像是準備著要撲躍過來似的。當此千鈞一髮之際,鮑思高神父和學生們看見聖母顯現出來,初則在圍牆外,次則在修土們的餐廳裡,她正如走廊壁龕中的微笑聖母,或者更好說肖似放置在進教之佑大殿圓頂上的那座金黃色的聖母像一般,可是她全身發出燦爛的金光,把整個餐廳都照耀得通明。聖母身邊伴著許多天神和聖人,那時整個餐廳頓時像天堂一般的美麗,聖母的唇微微開合,好像要和學生們講話似的。鮑思高神父和學生們見她那麼美麗和藹,幾乎出了神;尤其是當聖母開始用慈母的話語同他們講話時,他們由讚賞漸漸變爲敬愛起來了。
「請你們不用怕!」她說:「你們要有信德!這不過是我聖子所要給你們的一點考驗罷了……」
忽然有個聖母的待衛高呼說:
「大家起來吧!讓我們舉心向主!」
鮑思高神父一聽之後,立即請青年們熱心祈求天主,學生們接著脆在和藹的童貞聖母前。那位聖母的侍衛又再度高呼口號說:「起來吧!」
他們剛一起求,頓時覺得有種神秘的力量將他們從地上漸漸高舉起來,正當他們提升到空中時,看見那隻巨型的猛獅狂奔過來,後面跟著一大群的獅子,在餐廳裡亂闖亂跳,企圖躍起來搏取學生。這時學生們分爲兩邊站在空中,聖母唱著聖保祿宗徒的話說:「講你們武裝起信德的盾甲吧!」
這支歌唱得那麼有旋律,竟使那些聽見的人都好像置身於天堂了。它好像一首無數輕聲混和組成的大合唱團,那麽精晰,那麼幽美,學生們耳目在欣質,心靈已陶醉了。
當聖母正在唱著這首天上的歌曲時,在聖母的脚下出現了一批英俊的青年,個個面上帶著神光異彩,腰間風著一個盾牌:這些盾牌都是巨型的,美麗的,燦爛的,由於聖母神光的反映更顯得璀璨琳琅。盾牌中間是鋼質作的,鋼邊鑲著鑽石,盾邊圍以純金。這盾牌象徵著「信德」。
這些青年聖母的扈從裝備盾牌後,立刻唱出了一首幽美的答唱詠來。
鮑思高神父眼看著這幅非人間的美景,他的心早已沈醉在那抑揚的歌聲中了。不一會兒聽到一股響雷似的呼聲:
「開仗吧!」
那些猛獸一聽頓時狂怒咆哮。同時看見這些武裝的青年降到地上來,他們在天上的樂聲中,對著猛獸進行戰鬥。
猛獸瘋狂似的向著青年們襲擊,利用銳牙和尖爪攫搏他們,可是總無法得逞,因爲青年們早有盾牌作護身的武器。然而那些猛獸還是此起彼落地向青年們進攻,可是仍然遭到第一回合的命運。這戰鬥打得天翻地覆,力盡筋疲,前仆後繼,但是青年們總是佔了上風。他們越戰越勇,莫不以一當十。最後那位普世中保者聖母,用她慈愛的聲音宣佈說:
「這就是你們戰勝世界的勝利:你們的信德!」
這大群猛獸聽了聖母的宣佈頓時嚇得慘叫起來,爭先恐後地流竄出去了。勝利的青年們這時才舒了一口氣,大家覺得快樂無比。由聖母身上發出光的反映,更使他們顯得神采煥發,更覺得高興極了。
此時聖母給予青年們越來越富有的吸引力,因爲她唱的謝恩曲使他們的孝心漾起了讚美她與天主的心波。
可是突然間從運動場中傳來一股猛獸的怒吼聲,夾雜著學生們的慘叫聲突破了他們的快樂。
鮑思高神父心想這也許是有些青年,因爲沒有盾牌的裝備而遭遇了不測吧。他立即走出來看個究竟。果然他預料的不錯,眼見整個運動揚中到處佈滿著受傷的,臨死的,已死的學生,其餘的學生則突出猛獸的包圍衝到走廊下處去躲避;然而那些猛獸還在窮追不捨,把這些身無自衛的學生們撲倒在地上,用牠們銳利的爪牙撕裂後,吞噬下去。這說明了爲什麼那些可憐的學生們會死亡,會待斃,會受傷的原因。
鮑思高神父企圖想挽救他們,鼓起他們的勇氣,迫使他們跑到身邊來避難,然而那隻獸中之王的巨型猛獅也轉向鮑思高神父來襲擊他了。
可是這頭魔王化身的獅子對他無可奈何,因爲他身邊那批勝利的青年用盾牌來捍衛著他。當這頭巨獅敗退下去時,鮑思高神父發現在牠的長牙上寫著四個字:「空閒」「貪吃」。
鮑思高神父心中覺得奇径:怎麼,我的學生個個忙得要命,食用又是那麼有節制,怎可能造成這樣子呢?後來獲得指導員的解釋說:校中有許多學生是懶散的,他們浪費光陰,整天兒胡思亂想。此外還有一些則過度貪求飲食,一有機會就大吃大喝,毫無節制。
最後鮑思高神父總結說:
「可愛的青年們,願你們重整你們的信德吧!這個『信德』尤其是要用『避冤虛度光陰』以及『節制飲食』才能得以保存,再進而發展茁壯的。」(XII349,英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