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教育法家庭篇:

當女兒遇上「麥兜」

Mendy Lui

鮑思高神父提倡的「預防教育法」是一個家庭式的教育法。

他曾說:「只要是青年人,我便喜愛你。」、「青年人不但要被愛,更要知道被人愛他所表達的是以友善的態度去愛青年人,像耶穌一樣付出無條件的愛。

「你在我眼中是寶貴的,是貴重的,我愛慕你。 (43:4)

所以鮑思高神父時常臨在於青年人當中,主動關心青年人的需要,尤其是那些貧苦的。

「預防教育法」之所以吸引我,是因為我非常認同箇中的理念。此法是建基於理智、宗教和仁愛這三個原則上,在此方法下成長的孩子會感到被肯定、被尊重和被愛。

再者,是因著鮑思高神父這位良師。他能將福音的精神活現於他的教育及青年牧民中。他的愛充滿感染力,他那顆像慈母愛子女的心,與耶穌的聖心聯繫著。我喜愛鮑思高神父這位良師,繼而想效法他愛青年人一樣去愛我的孩子。

早陣子,女兒肺炎入院。為了安撫她因病所致的不安與焦慮,我都盡可能到醫院陪伴她、與她談天、玩耍、溫習……家人送來的湯水、親朋好友的探訪、電話、短訊或臉書給予女兒的關心、慰問和代禱都讓女兒感到被愛。更意想不到的,是女兒在醫院期間竟能領到聖體和辦了修和聖事,讓我對上主獻上無限的感恩。

有一天,女兒入住的病房來了一位四歲大的男孩,我們稱他「麥兜」。據知「麥兜」小朋友住院期間,只有麥太陪伴他。有次麥太不在,我剛巧路過他床邊,看見他拿著一支爛了的潤唇膏,跪伏在床上哭起來。我上前問候他,他告訴我:「姨姨,潤唇膏爛了!」我安慰他,把那支潤唇膏修理好。他問我:「姨姨,可否替我在那邊取紙巾抹手?媽媽吩咐我不可自己下床。」我遞上紙巾,並讚賞他,同時關心他有沒有其他需要,直至他回答說:「沒有了,謝謝!」我才放心。

看見「麥兜」那悶悶不樂的樣子,讓我想起友人為了讓女兒在醫院解悶,帶給她一架木製手工模型汽車,過了多天,仍未見她拆開。於是,我提議女兒把模型車砌好送給「麥兜」。

我先讓他們彼此認識,並預先告訴「麥兜」將會收到一架模型車,是由我女兒親手砌的,孩子聽到玩具車就開心雀躍。

我察覺到女兒起初砌模型車的時候會不時抱怨,並且顯得不耐煩。為了鼓勵她堅持下去,我會讚賞她、鼓勵她。當模型車逐漸成型時,她的態度跟著改變。當她把模型車砌好送給「麥兜」時,最窩心的是看到他們手舞足蹈、歡喜雀躍。及後我問女兒的箇中感受,她說起初感到很困難,所以不想去嘗試。後來在砌的過程中,她發現並非如此。當逐步成型,內心那份喜悅推動她把它完成。女兒也坦白告訴我,起初她有點介意把模型車轉送別人,但後來想到這能為別人帶來喜悅,讓它最終成為一件有用之物,反而更感開心。同時她把自己的兩張貼紙送給「麥兜」作為禮物,又為他祈禱。 聽著女兒講述她的感受與及關懷行動,實在讓我感到欣慰。

正如鮑思高神父所說:「上主把我們放在這個世界裡,是為了別人。」今次的經歷讓女兒明白在任何情況下,縱使病患中,仍要相信自己有能力與別人分享天主的愛,成為別人的近人。

我好奇地問:「甚麼驅使你關心「麥兜」呢?是因為他可憐嗎?」她回答:「不,這是因為我領悟到身邊有很多人關心和愛我,覺得自己很幸福。所以我想多些關心身邊的人,尤其是那些比較靜的人。」

自己被愛,願別人也同樣得到愛。

鮑思高神父說:「知道被人愛,才會愛人;而被人愛的人,必得到一切。(尤其是在青年人身上),確是如此。

所以,只要把握教育的好時機,病房也可以是一個學習愛的地方。透過關心,病人們之間也能營造關愛的環境。

標籤

about 預防教育法家庭篇:當女兒遇上「麥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