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幼傳教策勵通訊【2019/05】

 親愛的會士、親愛的朋友: 

我在羅馬耶穌聖心大殿給你們寫這封信,就好像主耶穌親自從會祖鮑思高神父所興建的大殿塔樓,向四方八面喊叫出這第五個真福: 

「憐憫人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受憐憫。」 

「慈悲看人、慈悲待人,這就是聖德。」(你們要歡喜踴躍82) 

慈幼傳教士應該呼吸和散發預防教育法的魅力;這教育法為我們來說,是教育和福傳的模式。許多慈幼傳教士很自然和明確地這樣說:「這裡有一個眾人的朋友」。事實 

上,人們可以把這句話作為他們的墓誌銘。他們「置身於青少年之中,他們的臨在是兄長般的、積極的、充滿友誼的」(憲39),「正如天主聖子降生成人,在各方面類似祂的兄弟,慈幼傳教士也取納當地人民原有的價值,分擔他們的憂慮,分享他們的希望」(憲30)。可敬者西滿.斯魯吉修士,是慈幼會崇高且亮麗的榜樣,充滿友善和憐憫的心懷。他的一個學生作證說:「他的善良是這樣的-他很單純地只需被傾聽和被愛。憑著對我們年輕人的愛,他贏得了我們的尊敬、贏得了我們的靈魂。」看哪 !憐憫的真福,讓慈幼會會士成聖!時常成為每個人的真正朋友;這是慈幼傳教士的智慧。 

慈幼會Guillermo Basañes神父 總部傳教議員


 偉大的臨在(賈利哀勞計劃-澳洲) 

 自「賈利哀勞(計畫)」、這項澳洲-太平洋會省的長期義工計劃推行以來,柬埔寨一直是首選服務的地方。 

自2008年以來,一直有源源不絶的義工,支持柬埔寨慈幼會會士的工作,服務當地美麗的年輕人。賈利哀勞計畫能夠擔當微小的角色,幫助這個不可思議的事業,實在是崇高的光榮和榮幸。 

為澳洲年輕(以及心境年輕)的義工來說,這是一個好機會,參與了豐富的傳教歷史。在柬埔寨的事業,一直都是來自世界各地傳教士夢想和辛勤工作的地方-荷蘭、菲律賓、韓國、意大利、哥倫比亞、印度、越南和許多其他國家。 

每年我都有幸前往柬埔寨探訪我們的義工。今年偶然地,我在探訪期間,在金邊遇到了偉大的荷蘭傳教士若望神父John Visser-他是1992年首批進入柬埔寨的外國人之一,並為這個飽受戰爭蹂躪的國家開始艱辛的重建工作。 

早餐時,當回憶起初期在柬埔寨的卑微階段,若望神父輕聲地笑著-「當我們第一次來到的時候,我們所有的,只是一輛汽車!」看啊,事情發生了變化!從那時起,在金邊、馬德望、波貝、白馬和西哈努克,都有學校和慶禮院,與柬埔寨各地數以千計最貧困的年輕人一起工作。在這位偉大的傳教士面前,我感到很卑微,他即使在「半退休」階段,仍然關注年輕人。賈利哀勞的義工很幸運,能夠得到柬埔寨會省的會士如此 

開放的態度,願意在真誠分受使命中,與在俗合作者一起工作。 

我相信,對於義工和慈幼會會士來說,這並不總是那麼容易的;然而,已經獲得證實,這是一個在俗合作者和慈幼會會士之間美麗共融的時刻。我們的義工很榮幸,能夠在這個美麗的傳教團體中分享一切。我們希望這種關係能夠維持下去。 

Lauren Hichaaba 

賈利哀勞計劃負責人-澳洲傳教策勵委員 


聖德是無條件的愛和服務 

我的傳教士聖召是這樣誕生的:我在越南出生。在我年輕的時候,沒有越南傳教士。人們對傳教士的觀念,就是要是離開國家,再也不會返回家鄉。自然地,父母永遠不會希望他們的孩子這樣做。作為一個初學生,我卻有了這個渴望,但是,我一直把它埋藏心底,直到我矢發終身聖願。修讀神學第三年的時候,有一天,我再次聽到這召請,要成為往訓萬民的傳教士。我熱切地祈禱,並把自己置於天主的手中。在日常的職務中,學習、考試、大量的憂慮、如果成為傳教士面對的困難與挑戰,這一切,真的擾亂了我的思緒。後來,首兩位傳教士被派往巴布亞新幾內亞(他們也是我的學生),這推動我寫信給總會長。我的申請被接納了。 

然而,我隨後接到消息,我的妹妹被確診患了癌症,並在醫院接受治療。其中一名護士是修女。她認識我。有一天,她告訴我這癌症是非常危險的一種,建議我的妹妹接受化療,否則,只能多活六個月或最多一年。我為了妹妹而哭了。 

她已經歸化了丈夫成為天主教教徒,並育有3名小孩。我懇切地向天主祈禱,並進行理性的交易:「取去我的生命,讓她活下去。」然而,天主明白什麼是最好的。到現在為止,天主讓我的妹妹仍然健康地活著,而祂則把我派到蒙古去。 

是時候把我的意願告訴給我的長上,然後告訴給我的家人。我的媽媽不想我離開她,但我的爸爸卻說,「你是屬於天主的;你去做祂要你做的事!」我被派遣去的地方有很多挑戰:作為一名年輕的修生,我是首批被派往蒙古的傳教士;這個國家的冬天持續超過6個月;溫度是攝氏零度以下:-30、-40度,有時甚至更低;夏天非常短暫,但溫度卻是如沙漠般酷熱:+ 35、+ 40度;主要食物是肉食;任何品種的水果都未有所聞!事實上,蒙古與我的國家有很大差別;我的國家,所有季節都是綠色和溫暖的,並且有豐富的水果和蔬菜!此外,學習當地的語言是很困難的,無論是書寫和談話……但我可以與你分享,這些不是我傳教聖召面對的最大挑戰。我的挑戰,是要與其他慈幼會會士和睦相處、一起工作,儘管他們(我也是如此)非常熱誠,充滿傳教熱忱! 

在傳教使命中我的最大喜樂:我曾經在蒙古的所有團體和會院裡服務(只有兩個)!在工業學校,我享受與年輕人在一起,看著他們畢業、找到工作、建立家庭,並在生活中取得成就。他們有許多會回到我們這裡來,表達他們感激之情!當我在堂區的時候,我的喜悅就是看到人們接受信仰;甚至,他們喜歡到聖堂參與平日彌撒,這是我在自己的國家、甚至我自己的兄弟姐妹中不容易看見的。在這裡這些人擁有的信仰是多麼的深厚 !我最快樂的時刻,就是當一個年輕人來找我辦告解,在告解亭裡淚流滿面!這是歡樂的淚水!我無法想像,天主是如何在這些人的內心中工作 ! 

我給年輕傳教士一些卑微的意見:經歷18年的傳教生命,我可以告訴你,首先:在前往傳教前,要祈禱和做一個好的辨識;辦識你真正的動機是什麼;準備好心靈去接納和忍耐。 第二:每日默想;靠近耶穌;不要尋求自己的利益;首先要建樹團體生活;把其他的慈幼會會士視作你自己的兄弟姐妹;真誠地關愛他們;隨後,當地人士、特別是年輕人,便會跟隨你的足跡,邁向聖德,願意無條件地去愛和服務。最後,將所有的事情,交託給我們的聖母瑪利亞、進教之佑 ! 

Andrew Tin Nguyen神父(在蒙古傳教的越南慈幼會會士) 


慈幼傳教祈禱意向 

為在非洲的教會祈禱,好成為促進合一的酵母 

透過「非洲計畫」的成果,慈幼會會士現在已臨在於43個非洲國家、建立了近200個團體,以及約有35,000名在俗人士投入工作。 

讓我們為慈幼家庭祈禱,願這個奇妙的傳教果實,以及這份給教會和這片大洲的禮物,能成為傳播福音的泉源,建樹和平、合一和同舟共濟,並特別關心國內流離失所的人士和難民。 


慈幼傳教士的聖德 

慈幼會 Pierluigi Cameroni 神父,聖人列品個案負責人 

聖多明我‧沙維豪(1842-1857) 很清楚知道自己的意向:「我想成為一位聖人、我一定要成為聖人;除非成為聖人,否則我不會快樂。」 

儘管不是每件事都能產生很大的共鳴,但多明我沙維豪對聖鮑思高傳達的內容卻是這樣,就是自從在道理中聽到這番鼓勵的說語:「成聖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人人都需要成為聖人。天上的獎賞都是為聖人而準備好的。」鮑思高神父認為,是次講道燃點了多明我沙維豪的心,使他成為天主所鍾愛的。多明我沙維豪跟很多朋友分享這份聖德,特別是分享給Giovanni Massaglia。從這次分享中,誕生了無原罪聖母善會-這是孕育首批慈幼會會士的場所。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