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幼傳教策勵通訊【2023/01】

親愛的朋友:
感到被耶穌召叫,與他人一起參與那迷人的使命,將祂的愛呈獻給我們每日遇到的人,是那般無與論比的禮物。
這份禮物讓我們明認到天主對每一個受造物愛的恩賜。祂委托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去熱愛生活。委托我們以明亮的愛燃亮心靈。它驅使我們慶祝彼此相遇的喜悅,並喚醒希望。祂開啓我們的眼目去發現美麗和簡樸是充滿意義和奇妙。我期望這樣一定能推動我們勇往直前!
Sr. Ruth del pilar
Mora
母佑會總部傳教議員


為傳教士以鮑聖風格去教育青年人

在慈幼會傳統中,傳教使命和青年教育以三種方式互補聯繫起來。聖鮑思高選擇的傳教策略既明確又清晰—開放學校和教育學院,因此,首先,透過慈幼會士的善行和同理心來吸引年青人。其次,透過教育他們的子女,慈幼會會士也臨在與家長談論宗教。他看到,在傳教使命中,教育會對整個社會產生巨大影響,因為曾受良好基督宗教教育的年青人,會繼續將喜訊帶給自己的部落、國家或文化,他們會很樂意從傳教士那裡相信福音。
傳教士的選擇也塑造了慈幼會的學校精神。 總會長李納德神父 (Filippo Rinaldi)提醒慈幼會會士:「慈幼會院中要持續培育這種傳教精神,因為它會結出有益於學生自身的善果。一位宗徒和對傳教的熱忱,是塑造年青人心靈最有效方法之一,分散他們自我中心的多愁善感,此外,這也是有意義地提醒他們現實生活和世界的匱乏,使他們能感激接受天主教教育的益處,在福音的光照和教育下,從而鼓勵他們,為他人而回應聖召。
與此同時,在世界的另一端,傳教士文生施馬迪神父 (Vincenzo Cimatti) 在他的一封信中交托,他需要讓自己接受託付給他使命的教育和革新自己:「我們越愛我們派遣出外的人 ,我們一切將變得越來越肖似他們。我看到,過去和現在的傳教士還沒有達到這點。如果沒有發生這種情況,我相信日本的皈依還要延續許多世紀……可以肯定的是,除非我們懷者日本人的心神,否則我們不會成功。

總之:
教育是傳教的方法;
傳教精神教育所有青年人;
首先被教育的是傳教士;
Fr. Michal Vojtáš, SDB
羅馬慈幼宗助大學副院長


反思和分享

我該如何推動全人發展作福音初傳的方法?

我該如何以全人發展促進皈依的核心?


越南慈幼會會士
喜愛斯洛文尼亞

親愛的會士,你最喜愛斯洛文尼亞人和這地方的什麼?

JH:我最喜歡的是斯洛文尼亞的人民。這裡的人是開放、友善、關愛和善良的,特別是慈幼會會士。當我初到這裡時,對我來說一切都是陌生的。會士們耐性地引導我、愛我、照顧我,使我能夠完全地融入新環境。他們成為我的榜樣和傳教士。 

VL:斯洛文尼亞是中歐一個小國。人口只有200多萬,卻擁有許多美麗的風景、湖泊、浪漫的景致、名勝古蹟等等。這讓我感興趣並喜歡它的自然風景。斯洛文尼亞人思想開放且平易近人;特別是年青人,非常活躍和善良。這讓我與他們會面、交流和工作時感到賓至如歸和愉快。

關於慈幼會風格的職務,您認為越南和斯洛文尼亞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JH : 最大的區別是它們在活動中的角色。在大多數為年輕人的活動中,斯洛文尼亞的慈幼會會士充當支持者和同伴,而不是領導者。對比下,在越南,慈幼會會士扮演著領導者的角色,他們更是該活動的關鍵決策人。

VL: 越南和斯洛文尼亞最大的區別是教育的模式。斯洛文尼亞的慈幼會會士讓年青人成為領導及活躍份子,而在越南,他們更著重幫助年青人去過奉獻和服務的生活。 此外他們更會創作很多活動給男孩子,越南的慈幼會會士也非常著重祈禱和每日彌撒。這也是越南仍然有很多聖召,許多年青人願意成為修士或司鐸的原因。

對你融入斯洛文尼亞慈幼會實體最大的幫助是什麼?

JH : 現在我認為最重要是謙遜和簡樸,就像孩子一樣準備學習、接受並成為斯洛文尼亞慈幼家庭一份子。

VL:我需要一個會士們會恆常地祈禱的團體,以尊重、分享和以兄弟友愛共融地去堅定他人。我相信這能團結所有的會士,使他們會在鮑聖精神下一同生活。

JOSEPH (JOŽE) NGUYỄN ĐỨC HẬU, SDB (JH)
我在同奈省出生。我在胡志明市的耶穌聖心團體作初學生,並在大叻完成初學實習。初學時我祈禱並決定傳教。可是,我需要完成三年的哲學課程才能去傳教。
VINCENTE (VINKO) LÊ THÀNH TRUNG, SDB (VL)
我在同奈省出生。我在胡志明市的耶穌聖心團體作初學生,並在大叻完成初學實習。初學時我祈禱並決定傳教。可是,我需要完成三年的哲學課程才能去傳教。

能讀寫和文盲的世界人口
15 歲及以上的人中
識字率一直在增長,但速度相當緩慢,直到 20 世紀初。
在 20 世紀中葉後,當全球優先擴大基礎教育時,增長率才真正攀升。


十二月慈幼傳教祈禱意向

為教育者祈禱
為以鮑聖風格去教育斯洛文尼亞的青年

教宗方濟各祈禱意向
願他們成為可信靠的見証人,教導手足之情而非相互競爭,
並以幫助最年幼和最脆弱者為首要任務。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