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德行

明瞭

張冠榮修士

明白是求學的基礎。若果我們未曾明白一件事情就貿然而去做,會很容易出錯;若果未透徹明白,只明白一部份,做起來也很辛苦;若果全不明白,簡直就無法開始。面對不明白的事情,我們會覺得很苦悶。我們求學,是為追求「大明白」,而不能滿足於「小明白」。達致大徹大悟時,就會感到一種莫名的快樂。

明白可以比擬作消化力。小學的時候,我們就好像嬰兒一樣,需要大人先把食物磨碎才餵食,亦即小學生十分需要依靠老師,對自己所讀的,也不大明白。中學階段就好像兒童,需要大人提供食物,但已經可以自己咀嚼了,即在老師講解後,自己能夠了解明白,掌握知識。大學的時候,就好像成年人一樣,自己找食物,自己進食,即導師只作指引,一切要靠自己去學習,去明瞭了。

明白有時是靜態的。在我們心清神靜的時候,能夠一看便明白,就像平滑的沙灘,清楚地保存了人們走過留下的腳印;又像一張白紙,呈現着任何畫上去的圖畫。如果我們摒除雜念,心神專一而又不緊張,對明瞭是很有幫助的。

明白有時是動態的。面對一件初看來不明白的事情,我們就會去思索,我們的思想就像八爪魚的手爪一樣向外伸張,找着多項解釋回來,看看哪一項最能配合,最能解釋手上的難題。又像我們查字典一樣,一個字往往有數個不同的解釋,我們還要判斷一下,哪一個解說最為合適。

這使人想到世上一切事物都蘊含着一種道理,事有事理,物有物理,人的靈魂亦具有一種理智的能力。當內在的理智解釋通達了外在的事理,內外協調,我們就說:「明白了」,同時也產生出滿足的感覺,這就是我們在明白時所感到的快樂了。

明白也可分成各種不同的程度。就拿一輛汽車來說,認出一輛汽車、懂得駕駛、知道汽車零件的名稱和功用,和曉得修理汽車,以至設計、製造汽車,分別代表着對汽車有不同程度的了解與認識。

明白既然是求學的基礎,那麼又有甚麼東西是阻礙我們真正明白所要學習的知識的呢?以下要談論的,可說是知識的竊賊、求學的陷阱,曾經誤盡不知多少青年學子,值得我們警戒和提防!

第一種危險,是把「接觸了」、「記憶了」誤作為「明白了」;把「勤做」、「勤記」取代了「勤思」。勤力地思考才是真正的求學。老師千方百計要我們思考,把知識過腦,但很奇怪,我們卻千方百計不肯去思考,知識只是過耳、過目、過手,但始終沒有過腦。我們甚至採用一些自以為聰明的辦法來應付老師,使他們誤以為我們明白了,以求減少麻煩,但可惜寶貴的知識,就在我們應付老師的技巧中失去了。

第二種危險,是正確答案的危險。近年流行搶答得分的遊戲,又有多項選擇的測驗方式,令人容易不求甚解,只要找對了答案就算成功。但我們都知道,能夠說出正確答案,並不表示明白了。同學們知道某一類題目的答案,但若不明白其所以然,在考試時,老師只要將題目稍為改變一下,這些同學便一籌莫展了。知識是明白問題,而且還要了解一件事與另一事的關係。

抄功課豈不又是另一種只顧正確答案的行為嗎?某人去健身院減肥,但卻暗自在健身機上做些手腳,使自己運動得不太辛苦。他成功地減輕了自己的擔子,但在減肥的大目標上卻失敗了。我們對所學的不甚明白,只求把正確答案抄來給老師交差,不也是換得一時輕鬆,誤了求學大事的愚蠢做法嗎?

我們有時不但能夠說出正確答案,甚至被老師抽問的時候,還能憑記憶提出合理的解釋,但內裡其實還未明白,考試時一樣會做錯,這是一件多麼令人詫異的事!

一年裡,我們翻過了多少頁書,上過了多少堂課,多少資料在黑板上寫過,但我們實在學到多少?是否因着我們的小聰明所製造的技術,應付了老師,而沒有吸收甚麼知識?我們做了許多搬字過紙的工作,終日可說在知識寶庫的門外徘徊,但最後卻只是空手而回呢。

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多注重明瞭的重要,真真正正的求學。

標籤

about 美麗的德行:明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