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利哀勞 11
肖似耶穌 — 在旅程中陪伴青年
親愛的Martin 神父,身為斯洛伐克波普拉德的初學生,您清楚地看到在歐洲度奉獻生活的聖召人數下降的現象,即使在曾經繁華地區也是如此。您認為歐洲慈幼會和母佑會聖召的「危機」是一個問題,還是一個機會?「傳教士的勇氣」可以扮演甚麼角色?
這取決於我們所說的「衰退」是甚麼意思。如果我們謹從數字來看,那麼是的,我們確實可以可以談論到衰退。然而,我不認為這是聖經中天主所喜歡表達的。回想天主不喜歡達味王計算軍隊的事,不論人數多少,天主對於獻身生活的召請依然存在。相反,關鍵在於被召請的人是否真正活出他們的聖召。如果缺乏這種真實性,就可能導致不當的見證危機,成為他人的「絆腳石」。
目前的挑戰也與耶穌所說關於「窄門」有關:修道聖召從來都不是一個容易的選擇,而今天接受這種終身的生活召請似乎與當今的心態有所距離。另一方面,「週期性」的愛從未被視為真愛——真實的愛是恆久的,這才是我們所被召請的。因此,聖召人數的減少主要反映了價值觀所面臨的危機,以及個人作出涉及個人犧牲的決定能力。我們生活在一個急切地尋求自我實現和自我肯定的時代。在這種情況下,「傳教士的勇氣」首先在於走出自我,從而去發現除了「我」以外,還有「你」和「我們」。
這個月我們特別為慈幼會聖召推行人祈禱的重要性是甚麼?
我觀察到在許多青年中心,我們的牧民關顧似乎主要集中在對年青人的承諾。然而,我們的會憲清楚地指出,青年牧民工作的最終目標是引導生涯規劃的方向。如果這種從「簡樸的奉獻」到生涯規劃的方向沒有轉變,我們會面臨著我們的工作可能淪為社區中心。在這環境下,慈幼會聖召推行人面對著一個不平凡的機遇:引導年青人在不同的生活條件下,透過與天主對話,理解他們自己的聖召生活。
對我來說,慈幼會聖召推行人需要與年青人一起生活,充分臨在他們當中——他不是官僚地待在辦公室,而是一個實際與他們分享生活的人,如同耶穌一樣,真正陪伴他們走過他們日常的旅程。
慈幼會Martin Kačmáry神父
我來自斯洛伐克的科希策。我在斯洛伐克的波普拉德擔任初學導師四年了。同時,也是慈幼會會院的院長。我曾擔任青年牧民專員、準初學導師,以及院長等職。我在持續進修期間,在羅馬慈幼宗座大學完成了專門為培育者而設的課程。此外,我也在羅馬的 Aletti 中心學習慈幼靈修學以及東西方靈修學的融合。
慈幼傳教祈禱意向
為司鐸和修會生活的聖召
我們祈求一份更新的傳教勇氣,使所有慈幼會士,都能在聖召分辨中靠近年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