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修女

嬰兒時期的孩子需要父母陪伴,要用温婉的語氣,開心的表情,逗逗他開心笑,孩子與父母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就在於陪伴過程的柔語輕笑。今天雙職父母為家庭經濟及供樓疲於奔命,對子女難免疏忽。可是,親子情誼比金錢更寶貴,一旦錯過這段快速的成長時間,就很難再追補。若平日太忙,就要趁下班或假日,千萬不可托傭人全職照顧,她們是代替不了父母的,因既不是親子,也只為薪金而做。

零至三歲的子女,需要父母親肌膚接觸、擁抱及親吻軟語:「小寶寶,我好愛你!」越多親近和陪伴,他們越成長得好。及至入讀幼稚園K1至K3,那父母的角色更是要與學校一起伴子女成長,關顧他們身心平衡,多參與學校活動,多談多聽他們在學校的經驗,但必須中立不偏不倚,千萬別執著為子女主持公道,要與老師合作,配合學校的方針一起教育子女。

小學時期更要陪伴子女,使他們養成負責任的好習慣,功課自己完成,書包自己收拾妥當,一切起居自理,養成一份自己的事自己做的意識。高小時更要與他們談及成長規劃,多聽他們的意見,並給予回應。

可惜,不少父母以為供應子女豐足的生活,就是好父母,無暇陪伴,卻要求他有好成績,又忽視他們的感受和要求,囉唆之聲使子女討厭,以為用金錢和物質就能培養出好的子女,缺乏陪伴的時間。一位女生向我投訴︰「我媽的聲音就好像魔咒一般,每次聽到,我的神經就會被觸動,聽不到下一句,情緒就會失控以惡言回應,所以我們沒法維持良好的關係,最後我就一走了之,那時我還是小學六年級學生,剛滿十二歲。在流浪的生涯中,自知已學壞了,卻不肯回家。」

他們正處於青春期,是人生一個十分敏感的時期,需要成長,表達自己的意見,更要有經驗的人支持、認同和接納。若一直與父母的關係良好,這時期就是與父母由親子漸漸提升至朋友關係,自己的意見有人細聽、支持和提點,感到被父母接納及支持,是一個很好的感覺,會帶領他們向着成功的目標前進,有信心地邁向人生的另一個階段——成人。

及至成長至中學或大學,更要求高質素的交談,教養與陪伴已成為他人生的基礎,深信父母的愛和認同,自己發力上進是必然的事。他們已站在自己的位置向前瞻望,找尋達到目標的方法和渠道。這時候,父母就是他們的顧問,陪伴他們走上成功之路,尊重他們的想法,給予支持是最好的方法,親子關係温柔而堅定。子女對父母的生養栽培之恩,銘刻於心銘永難忘,就表現於奉養和孝順的生活中,人生到此佳境,可説不枉此生了。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三字經中的名句,必有深奧含義。子女是上天恩賜的厚禮,就要珍惜!如何教養才算珍惜呢﹖當然是以高質的時間去陪伴。

與兒童和青少年子女相處的時間,即是日常生活中最閒適的時間,互相陪伴,閒話家常,無所不談,而不是訓話和教導。最難忘的是一起品味生活,欣賞日出日落之美,共賞樹木、花和草等大自然之秀,在人情世故之中談天説地。能有機會與子女促膝談心,實是人生美事!

當我與三兩知己談人生難忘之事時,其中一位有感而發︰「在唸中學初年,我最討厭歷史,要記年份又要背史實,可是一次與父親談及如何讀歷史之後我才能牢記,若然要死記硬背,我吃不消呀!」父親一笑而開口朗誦︰「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然後説︰「讀歷史就要以這種灑脱的心態,與古人漫遊時空攀談舊事,以故事講給自己聽,再給予自己看事為人的反省,不要執着,萬事都會過去,就如︰白髮漁樵(漁夫和樵夫)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你明白嗎﹖」我頓然醒覺,以史為鑑的妙理。朋友再談: 「克服讀歷史的心結,是由父親點醒所致,以故事來講,心領神會,使我與父親成了忘年知己,常找機會談心,歷史已成為我們每次見面都喜歡談的科目」。他與父親常在歷史的人物中找出做人處事的方法,並看透生命玄機,成為一位通情達理的人。

另一位投身教育行列的好朋友,她分享與母親結成知己的難忘經歷。她娓娓道來︰「起初入行,教的是小學四年班,男多女少,嘴多又頑皮,每天回家都充滿怨氣,發洩到母親頭上,媽媽總是包容,從不質疑我的壞脾氣和頂撞,讓我感到內疚。一天我問她,為甚麼您這樣容忍我呢﹖又不是你激我,而是學生。」她和顏悦色地説︰「你在工作崗位受了委屈,無處可渲洩,回到家中才會這樣,我不給你機會疏導情緒,恐怕你會生病,我愛你,珍惜你,就是給你機會疏導情緒,為何要責怪你呢?」我感動得擁着她哭了一大場。然後她説︰「如果你真想在教育這一行發展,媽教你一個絶招。」我突然醒過來説︰「親愛的媽媽,女兒樂意承教!」她笑了,説︰「你要向自己挑戰,如果真的立志做教師,而且做個好教師,感動學生,就要把心立定方向——要在安排的班房裏開花,每天想出一些新點子,使學生感到你的教學有趣味,因此每節課都讓孩子有所期待,這就是〝在落地之處開花〞,決不是無可奈何的死忍,而是以笑臉迎接每個學生,讓你周圍的人也感到幸福。〝在落地之處開花〞,無論在何種境遇,你都能閃耀發光。」我真的改變了,成為一位開心的老師,感謝母親的陪伴,教養及談心,都給我燃燒喜樂生命的材料。

標籤

about 教子有方:陪伴‧ 教養的成功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