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部社會傳播議員訊息

在今天的數碼世界中進行教育及福傳

暨 與青年一起邁向將來(四)

Fr DOS SANTOS MENDEZ Gildásio

繼續刊登社會傳播議員Gildasio Mendes神父有關「在今天的數碼環境中教育及福傳,與青年邁向未來。」的文章系列。今天來到第四篇,旨在開拓我們在巨大科技轉變的背景中,有關數碼方面的視野。

如何在今天的數碼生活環境中進行教育及福傳?我們很多人都會問這條問題。教會及慈幼修會邀請我們,對有關這種環境及如何進行福傳多加學習。

今天,互聯網及社交網絡,在人際關係、政治、經濟及文化方面,都實際地形成了,一幅全新的地圖。作為一名基督徒,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要向他人福傳亦未必容易。我們需要深化、認識及擴闊對關數碼世界的認知和視野。

在這個系列的第四部份,我會嘗試對數碼,展現更廣闊的解讀,以互聯網為例,它不只是一個數碼科技空間,社交網路中的人際關係,觸及到人類更深層的部份。

第四部分的目的是要打開一扇窗戶,讓我們能夠,在科技巨大轉變的背景下,擴闊數碼視野,並以人類作為主角。數碼的轉變,始於媒體的文化以及使用習慣(ritual)等維度。

我會以一些簡單的實證作開始,有助我們進入這個題目。

疾病與人類的現實相關連。愛是人類深切感情的表達。食物、音樂、足球、我們的衣著、慶祝生日或宗教節日的方式,都是人類及文化的表達。死亡是人類學現實的表達。

這一個前提是了解溝通各個維度的要素,這些維度抱活人際、社交、公共及虛擬層面,是人類潛存在本身的文化及習慣中的重要基礎,展示了人類的力量與豐盛。此外,這種從更廣泛的人類概念出發的虛擬觀,有助於我們避免人與數字、物理現實和虛擬現實、離線和在線之間等的某些二元論。

由人類學的角度出發,我們對虛擬化有更廣泛的理解,亦為我們提供了更多的方式,去演繹虛擬實時時間和空間,改變了我們怎樣去定義網絡成癮、遙距或現場工作的二分法、嶄新或傳統的教育方式。

這課題值得我們去進行更深入的研究。我在此僅介紹幾個要點,幫助我們擴展有關在禮節、意象、藝術、飲食及神話上有關虛擬的觀點。

就個人來說,我會把互聯網定義為一個人類及文化慣性的廣大網絡。在互聯網上,我們找到藝術、烹飪、政治、時尚、體育、音樂、電影、購物、人際關係、日常生活資訊、宗教內容、生活及死亡禮節的內容。人類互相溝通,是因為他或她總是在尋找意義,那是他或她表達自由和夢想的方式。

他們提出從人類學和文化現像出發,對數碼進行解釋,例如語言及代碼,如何成為數碼通訊的基本要素;符號怎樣構成數碼語言中的隱喻;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社會習慣(對話、會議、聚會),怎樣成為建立互動的一種方式。在網上世界的巨大圖像中,我們找到了一個充滿人類自我個性真實的社會文化元素網絡。

當我們提到時尚、食物、音樂、遊戲時,我們是在討論有關人類學的問題,討論如何在他們的文化中了解他們。其中一項急速發展的研究項目,就是數碼民族誌(digital ethnography)及網絡誌(netnography)。

對於人們如何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中運用社會媒體、尋找資訊、幫助他人、對受害者親屬表達傷痛與同情、或是表達對病毒的關注等,都引起人們的興趣,值得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另外,疾病也成為了一個原因,去促進溝通,上網,以及參與虛擬的團體。

因此,我們需要將互聯網看待成我們生活的一部份,是人類習慣、禮節的表達及延伸。我認為從這些習慣、禮節,以及這些人類學及文化元素,我們可以更好的了解,在溝通的宇宙,以及瞬息萬變的世界中,所發生的事。此外,我們要看顧這科技的演進。例如,5G將會帶來溝通方式更大的轉變,尤其是促進在處理數據及資訊方面,速度更快而量更大。

流動互聯網正在世界每一角落發展。溝通的世界本身是簡單的。然而在數碼轉化的速度方面,必需時常加以看顧,並對這範疇中嶄新及將要誕生的事情,提供教育性的回應。

我認為教育與數碼之間的對話,對新生及未來的世代是很基本的。因為數碼方面的人類學觀點,對今天的教育是重要的。數碼環境方面的人類學觀點,讓我們運用科技動力及數碼環境,進入一個有系統性、人性化、文化對談的空間。

我相信,正如我之前所說的,人們尋找社交網路分享他們的生活,例如是飲食、音樂、時尚、繪畫、文學、遊戲、建立社會群體、建立友誼、情感、性需要、生活經驗和死亡禮節等典型的文化表達。換而言之,互聯網是廣闊的天地, 讓人類能夠經驗到習慣、禮節,這些都是他們尋常生活中的一部份。

社交媒體好像是習慣、禮節生活的延伸。沒有這些習慣、禮節,互聯網便會空盪盪,無法建立友誼或吸引人們瀏覽。生活中的習慣、禮節,文化,社會,是虛擬宇宙的泉源。

亞馬遜作了什麼?只是在網上集合了我們日常在店內找到的貨品。抖音其中一大成功點是什麼?就是透過短片溝通,讓人們自由地在虛擬世界中,表達出日常生活的禮節,例如舞蹈。什麼讓Spotify運行起來?就是音樂、藝術表達、文化表達 Spotify做了什麼?就是使音樂網上化。

明顯地,當音樂數碼化,並與新的虛擬力量(例如超連結)結合時,科技造就速度,從而組織檔案和資料,提供互動性及即時性,讓任何網上人士使用。

有關數碼與教育層面的對話方面,我強調遊戲與藝術的重要性。藝術(音樂、戲劇、舞蹈、繪畫)與遊戲在多元智力及神經科學方面,以及審美和科技方面,提供了心理動力的元素。例如,藝術的科技架構,提供數字與幾何的審美數據,以及所有本身的心理及教育內容;以及在虛擬工具及空間,以及在心理、認知、情感及神經學的架構中,提供設計、界面、系統、幾何方面的科技元素。

我也相信教育者的臨在,透過友情,有能力去創造友情的力量,運用表達人類觸覺及直覺的情緒智力,可與人類心理學的視野互相聯合。的確,友情是教育的根基。

從事人類與數碼整合對話的工作,時常需要廣泛的、開放的、跨學科的眼界或觀點。這種態度促成跨學科的對談,在我們的世代必不可少。

在這系列的第五部份,我會介紹從兩段聖經看數碼環境溝通的方法:厄瑪烏門徒及善牧。我們的目標,是要找出造就對數碼更廣闊視野的途徑,尋求訊息與福音方法的整合,為能在數碼環境中與人們交談。

標籤

about 總部社會傳播議員訊息:數碼環境中的教育及福傳(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