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贈言簡介(一)

帶來願景的奇夢

能把「豺狼」轉化成「羔羊」的一顆心

范達民神父

2024年,世界各地的慈幼家庭將紀念年輕的若望·鮑思高(未來的鮑思高神父)於 1824年九歲時作的奇夢的二百週年。在慈幼家庭中,這夢被稱為「九歲奇夢」。作為慈幼會的總會長兼慈幼家庭的父親和團結中心,他把這個奇夢用作2024年贈言的主題。

按每年的處理程序,他在總部議會夏季全體會議上,宣布了那具啟發性的贈言語句:  帶來願景的奇夢能把「豺狼」轉化成「羔羊」的一顆心

(以下是總會長的話)

今年2024年,世界各地的慈幼家庭會一起紀念慈父鮑思高,在幼年時所作的奇夢的 200 週年。那是慈幼家庭非常熟悉的一個夢,我們稱之為「九歲奇夢」

在我看來,這個奇夢 引導著鮑思高神父的整個人生,他的生活和思想;尤其使他感受到天主存在於每個人身上,存在於歷史的進程中。因此以這奇夢作為贈言的主題,實在是最合適不過的。我相信這個奇夢亦能給2024年度普世慈幼家庭的牧民工作指出方向、啟導我們教育工作、社會工作、福傳工作的策劃,好能完成聖神委託給會祖的使命。我這篇簡介只是一個粗略的初稿,希望在年底時,我能給大家列出詳細的工作指引。我更希望要完成的贈言釋義,能給整個慈幼家庭帶來動力。

在此我要感謝協助我構思這贈言的會士及修女;我亦要感謝在進教之佑節日,於華道角母院舉行世界慈幼家庭諮詢會的成員,他們一致認同以九歲奇夢200週年紀念,作為贈言主題的適時性。

  1. 他作了一個夢 ……一個非常特別的夢

剛好200年前,年幼的小若望鮑思高作了一個「伴隨他一生」的夢;這個夢在他的生命中留下了磨滅不了的印記,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才完全明白那個夢的意思。在鮑思高神父一生中,這夢有多次的重現。 我要提及的是非常重要的一次,多位慈幼學的會士和修女專家亦表同意。那是鮑思高神父在1875向巴培里思斯神父講述的。鮑思高神父當時已60歲了;他目睹慈幼會(1859年12月18日)、聖母進教之佑善會 (1869年4月18日) 、 聖母進教之佑孝女會-母佑會(1872年8月5日),以及慈幼協進會 (1876年5月9日) 的誕生,那時鮑思高神父真的看到了曙光。

這奇異的夢持續了整夜,給鮑思高神父帶來了一點慰藉;夢的主題與前幾次的大同小異,卻增添了許多新的情節,使他看到慶禮院的前景。

鮑思高神父這樣說:

 

我彷佛是在一塊廣大的平原上,那裏有無數的青少年;有的打架、有的咒罵、有的偷東西,有的做壞事。 他們所投的石塊,像雨點般在空中飛射。 他們都是被人遺棄而行為不檢的青年。我正想要離開那個地方,突然出現了一位貴婦,對我說:「你到那些青年中去工作吧!」

我向前面走去,可是,我能做些什麼呢?我想幫助他們,但卻沒有一處地方可以收容他們。 我請那些遠處站著觀望的人來幫助我,卻沒有一個人肯聽我的請求。我便轉身要求那位貴婦。

她指著一塊草地對我說:「看!這裡有地方。」

我說:「這裡只有一塊草地吧了。」

她回答說:「我的聖子和使徒們,連一塊枕頭的地方也沒有。」

我就在那塊草地上工作,開始講道理、聽告解,並教訓那些孩子。但我覺得,如果

沒有一個有圍牆的地方和幾間房屋,去收容那些被父母遺棄及被人輕視的孩子,那末對大部份的孩子來說,任何工作都是毫無用處的。

那位貴婦便帶我朝北走了一段路,對我說:「你看!」

我望了一望,祗見一間又小又低的聖堂,一個小操場和許多青年。我就繼續工作。但因這間聖堂太小,我便再請求她。她就給我看一座比剛才那間大得多的聖堂,旁邊還有一間房屋。

後來她帶我來到一塊農田,幾乎對準第二所聖堂面前,她對我說:「都靈的光榮殉道者阿文道、柯大維及沙路道是在這裡致命的。就在這塊被他們的熱血所濺濕和聖化的地方,我要天主受人特別的恭敬。」

說著,她伸足踏著殉道者致命的地點,把它準確地指示出來。 我想在上面做幾個記號,以便下次回到農田來時,可以再找到那個地方。可是,我身邊甚麼都沒有;既無木樁,也無石頭。 不過,我還是把它牢牢的記住了。它正好在聖母進教之佑大堂裡左邊,殉道聖人小堂,後來叫做聖婦亞納堂的內角。 

我看見自己四周有無數的青年,而且他們的人數越來越多。不過,我一仰望那位貴婦,地方和設施也相應的增多起來。後來又看見一座極大的聖堂,正好是在戴貝軍團(Theban legion)的殉道聖人捨生的地方;四周有許多房屋,中間還有一座美麗的紀念碑。

當這些事發生時,我仍在夢中,我看見有些神父修士來幫助我,但祗幫了一會,就離去了。 我費了不少精力,想挽留他們,但過了不久,他們都先後離我而去,讓我獨自一人留在那裡。這時我再向那位貴婦求助,她對我說 :「你想知道如何才能使他們不再離去麼?你把這條帶子綁在他們的額上吧!」

我恭敬地從她手中接過那條白色的帶子,祗見上面寫著「聽命」兩字。接著我就照那貴婦的話,在那些自願作我助手者的額上,綁了那條帶子,立刻看到了巨大奇妙的效果。當我繼續進行我的工作時,那些效果不斷的加強。因為那些助手已完全放棄離去的念頭,祗想留下來幫助我, 於是便創立了慈幼會……

我還看見許多其他的事情,但這裡不便把它們透露出來。不過上述的一切,已足以使我們肯定的說:從那時起,無論是有關慶禮院的前途或修會的發展,我都是胸有成竹穩步前進的。所有將會發生的重大困難,我都預先看到,並知道怎樣克服。一切將臨於我們身上的事,我早已獲悉,瞭如指掌。我一點一點地清楚地看到要發生的事情,然後我毫不猶豫地向前走。

自從我看見了聖堂、學校、操場、青年、修士、神父,並知道了如何去進行這一切後,我就開始跟別人談及這些事情,把它們說得像既成事實一般。就是為這個緣故,許多人以為我神經錯亂,把我看成了瘋子。

 

因此,他對完成自己的使命,抱有永不動搖的信心,在面對各種困難和超凡的偉業時,能取得成功。(BM V.II,p.232-234)

當這夢景成真時,鮑思高神父已經是一個飽經世故的人。他已經歷了多樣的艱辛困難,他更體會到上主的恩寵和聖母的愛護,在青少年身上所行的,和天主上智安排帶來的奇蹟。

 他於1873年至1875年間,在《母院史》中寫下,作九歲奇夢之前,家庭中一直在經歷的:父親去世、發生大饑荒;他好像要清楚告訴我們,不要讓自己生活中的逆境弄得灰心喪志。因為這是生活中必然會發生的,而鮑思高神父也經歷了很多。即使面對逆境,我們也可懷有夢想、懷有理想,讓它成為生活的指南針。 在《母院史》的首頁中,鮑思高神父寫道:「那麼,這本書有甚麼用呢? 它可以用作將來克服困難時的法則,從過去取得教訓。它也可以使人知道,天主怎樣常常指導一切的事。它也可以作為我神子們娛樂消遣之用;將來他們可以看到自己的父親有份參與的事;尤其當我不在他們中間,而被叫去向天主為我自己所行之事報賬的時候,他們將會更樂意來讀它。」(待續)

余富強神父譯

標籤

about 2024年贈言簡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