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幼傳教策勵通訊【2019/12】

 正當我們在結束2019年的時候,我們將會面見嬰孩耶穌,把所有事情、所有人物,帶到祂那裡去。祂軀幹細小、雙臂張開,歡迎一切;祂擁抱所有。嬰孩耶穌擁抱整個世界。 

2019年最令我感動的訪問之一,是探訪年輕慈幼殉道聖者阿卡什‧巴希爾(Akash Bashir)的家;他於2015年3月15日在巴基斯坦拉合爾(Lahore)去世。這次短短半個小時的訪問,非常充實和有意義。我和他的父母、姐妹和兄弟在一起:一個充滿活力的基督徒家庭,自覺殉道的兒子,比過去任何時刻更活現眼前。 

這也是一次朝聖旅程;是的,從都靈到拉合爾的朝聖旅程,經歷數個中途站、跨越數千公里路,在我背包裡,有一尊聖母像-是總會長送給這個經歷考驗與幸福的家庭的紀念品和先見者的話語。瑪利亞今天仍然是殉道者之后。年輕人繼續被復活主耶穌所吸引,祂要求一切,因為他付出了一切。 

讓我們向嬰孩耶穌祈求, 2020年沒有殉道烈士…但卻充滿著基督信仰和慈幼的殉道精神。

慈幼會Guillermo Basanes神父-總部傳教議員 


 關於在現今世界成為傳教士的一席話 

 一本生動訪談教宗方濟各的新書,2019年10月特殊傳教月結束後幾天便發布了。訪談員是信理傳教機構的吉安妮‧瓦倫特(Gianni Valente)。 

貫穿整個談話內容脈絡,正是方濟各在他的訓導中,多次重覆用來界定在現今世界上教會傳教本質的表述。羅馬主教停頓下來,首次以一種輕鬆的方式,解釋了他堅定的看法,認為教會是「透過吸引力」來發展,而不是而透過宣傳教義,他繼續指出,傳教使命的主角是聖神,而教會的本質就是要「走出去」。順帶一提,教宗還剔除了將這些表述只簡化為順從者口號式「教會語言」的風險。從他作為牧者的記憶中,建議好些圖像和情景,成為每項使徒工作所應具備的活力和泉源。因此,教宗關於在這部新書裡所包含的傳教使命的思想,是具有啟發性、令人著迷,耀眼迷人和安慰人心的。它們的吸引力,不僅只限於對那些直接參與傳教策勵工作的人士。 

在方濟各的回答中,使徒工作從來都不是一項努力的成果,也不是生活勞動工作裡另一項委身的完結。他確認,每一項傳教運動的力度,都是通過「墜入愛河,以愛的吸引力來進行的。一個不跟隨基督的人士,不會因著咖啡茶几上的一項決定,便會成為基督的福音和使者。每一項傳教衝力,只有在這種吸引力產生,以及通傳給他人的情況下,才能取得成果。」在訪談時,教宗指出真正使徒工作的鮮明特質-它「促進、舒緩,不會迫使我們有著耶穌的渴望,要擁抱所有人、治愈所有人、拯救所有人。不要作出區分、不要設立『牧民範圍規管』。不要充當看門人員,為了要檢查其他人,是否具有進入的條件。」 

教宗還就傳教工作與金錢、媒體、全球化進程之間的關係,提出了令人回味的想法。他指出,此刻在這一點上,「有必要注意一切以任何途徑、最終以意識形態殖民化形式所呈現出的使命,縱使它呈現不一樣的貌相。」它警告要提防功能主義者的誘惑,以免將傳教使命的有效性,與市場管理的策略,以及狂妄神學的方法論掛勾。他批評「過客」傳教士的現象,即那些以為進行「精神旅遊」就是實踐傳教使命的人士,這完全扭曲了宗徒工作的真正意義。教宗澄清說:「跟隨耶穌、傳揚福音,人須要離開自己和他的自我依據;但是,然後,他也必須『留下』,留在天主帶給我們的地方和處境。」 

「傳教策勵並不是打工,而是與他人一起生活、留在所在地,想要陪伴他們,學習以他們的步伐來行走」。教宗指出,只有在日常生活中,而不是在組織活動和動員活動中,傳教工作才會「富有成果。只有這樣,在日常生活的旅途中,才能真正在不同的現實環境裡,實現福音本位化。本位化不是在神學實驗室裡進行,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的。」 


我很高興看到鮑思高神父的精神深深打動人心 

我在薩克斯(Sastin)附近的小村莊庫克洛夫(Kuklov)長大;那裡是斯洛伐克慈幼會母院的地方。那裡有一座大殿,是國家聖地,敬禮童貞痛苦之母瑪利亞。當我12歲時,我第一次遇見了慈幼會會士,但我當時還不知道他們是慈幼會會士,因為那時是共產黨執政時期,所有修道團體都是被禁止的。在教會內與年輕人進行活動和開會,會有點危險,但我們的牧者很有勇氣。他非常了解慈幼會會士。當他嘗試越過邊境時被捕,與一些慈幼會會士被關進監獄裡,當中也有真福弟鐸‧澤民。在服刑10年和擔任公職6年之後,他獲得了許可,在我們的堂區擔當神父職務。然後,他接受了慈幼會會士的建議,探訪我們的村莊,並組織會議和各種活動。當柏林圍牆倒塌時,我們發現那兩名為我們奉獻業餘時間年輕工人,原來是慈幼會會士。他們還向我們介紹了傳教使命。但是,當我15歲的時候,我才想到要成為一名傳教士。那時,約瑟夫‧丹尼爾‧普拉夫達(Jozef Daniel Pravda)神父拜訪了我們的堂區。他從剛果(當時的紮伊爾)傳教使命回來,在那裡(紮伊爾)他工作了15年以上,並且,他與我們分享了他的經驗。我記得他的說話:「如果有人想成為一名傳教士,那麼他現在必須先要服務他人。」 

我開始接受慈幼會培育。傳教聖召對我來說,依然有點距離。我以為要成為一名傳教士,必須具備出色的能力,從這個意義上說,我感到不濟。然後,慢慢地,隨著對慈幼生活的體驗,我開始明白到,重要的是要信靠天主,而不是信靠自己的能力。另一個強有力的推動力,是探訪傳教士米蘭‧澤尼迪克(Milan Zednicek)神父,他是在安哥拉(Angola)傳教的。他來到了班斯卡‧比斯特里察(Banska Bystrica)的團體,在那裡,我算是一位年輕神父。他的深厚喜悅和快樂觸動了我。去傳教的意念,經常在我心內徘迴。我開始跟省會長談及這事。他建議我應祈求辨識恩典。然後他把我送到了Orava地區的團體,在那裡我感到慈幼家庭裡面一股強烈的傳教精神。有許多在西伯利亞有傳教經驗的義工,而在過去的五年,三名慈幼會會士離開了這會院去傳教。當鮑思高神父聖髑寶盒在2013年4月到達時,我在他面前祈禱,並聽到了以下的回答:「你為什麼還在等待呢?」然後,2014年6月,省會長派我去西伯利亞雅庫特(Yakutia)一個團體度過兩個月,以便掌握第一次傳教經歷。 

自2015年7月以來,我來到雅庫茨克(Yakutsk),我很高興能在這裡傳教。這是一個氣候非常惡劣的地方(冬天的溫度有時降到-50°C);但是對我來說,適應新的社會關係更加困難,因為這裡只有幾個天主教徒。我還因為缺乏一個慈幼會團體而受苦,因為開始的時候,我們只有兩個人。但現在這已經改變了,當新的會士來到時,我感到很大的喜悅。我也很高興看到鮑思高神父的精神,深深吸引了當地人們的心,即使他們不是天主教徒。我認為,對於傳教士而言,信靠天主和進教之佑聖母的幫助非常重要,這樣我們就可以成為工具,幫助人們與充滿歡樂和生命的耶穌基督相遇。 

在西伯利亞傳教的慈幼會Peter Lorenc神父 


慈幼傳教士聖德的見證 

慈幼會 Pierluigi Cameroni 神父-聖人列品個案負責人 

天主忠僕依納爵施塔里(Ignatius Stuchly)神父(1869-1953)。12月14日是他的150歲生日。在他的一生中,他擔負著重要職責:財務長、主任、副院長、院長、省會長。從捷克共和國到意大利、從斯洛文尼亞到斯洛伐克,他被認為是「生活的規則」,是鮑思高精神的有效見證。「依納爵‧施塔里(Ignatius Stuchly)是一名修道人,他沒有寫『規則』,但遵行『規則』。在捷克共和國,他仍然被稱為「第二位若望瑪利亞維也納(John Mary Vianney)」和「波希米亞(Bohemia)的鮑思高神父」。 


慈幼傳教祈禱意向 

為今天的青少年祈禱 

願全世界的年輕人都可以實現天主對他們的夢想 

2018年慶祝了關於青年、信仰和聖召辨識的主教會議。讓我們祈求,使我們在世界上所有事業的臨在,能為那些天主委託給我們年輕人的生活和夢想,帶來意義。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