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總會長訊息
走在玫瑰花路上
斯德望馬道力神父
「『看呀!鮑思高神父在玫瑰花上走。看,他走得既平穩又安寧,一切都很順利。』然而,他們沒有看到,在往前走的每一步,我都遇上玫瑰花莖上的刺。」在人的生命中,玫瑰花和莖上的刺都交織在一起;就像鮑思高神父著名的玫瑰花棚的夢一樣。在面對尖刺時,望德是推動我們繼續前行的力量。
親愛的慈幼鮑思高家庭通訊的讀者、慈幼家庭的朋友,以及各位鮑思高慈幼協進會會員:我希望在這一期的鮑思高家庭通訊中,跟大家在望德的主題上,繼續上月的分享。
我選擇延續這主題,因為這是一個今天我們極須關注的議題;實在,今天我們對天主在生命中臨在的意識,已逐漸減弱。
在論及望德時,我們先要指出,它是組成人性的一個深層的因素,所有的宗教都用它來解釋生命的意義。
望德與生命的超越性、與信德、愛德和永生有密切的關係。現代的韓裔哲學家韓炳哲,在他的著作中說:在我們今天的生活方式中,在我們工作、生產和消費的模式中,完全看不到對超越性的開放,更好說,我們忘掉了望德。
我們生活在一個排除「慶典」的時代;即使我們的生活充滿各式各樣令人驚訝的事,但若欠缺了「慶典」,那便是失掉希望的時代。我們在生活中,注重消費和講求成就;但這樣的生活,未能讓我們成為快樂的人,亦無法讓人感到歡欣。別忘了,即使在最困難的境況,也能發放一絲的光明!
希望讓我們對未來懷有信心,因為超越性是對望德的最徹底的驗證。
捷克的作家和政治家哈維爾(Vaclay Havel)是在「天鵝絨革命」中,領導斯洛伐克的總統,他將希望定義為一種心態、靈魂的一個維度。
希望能讓心靈超越現世的經驗;它讓人在地平線以外,找到錨定之處。
希望的根源只可在超越的境界中找到;因此生活的順利與擁有希望並不是同一回事。
當我們談論未來時,我們指的是明天、下個月或兩年後將會發生的事情;那是我們可以規劃的、可預測的、可控制和可優化的。
望德建構的未來是不一樣的,它將我們跟那永無終結的未來、超越的未來、具有神聖維度的未來連結起來。望德的鍛練促成心靈的成長,使我們努力修建那通往天堂的道路。
鮑思高神父經常用來教導我們的用詞:
慈幼會歷史學家Alberto Caviglia神父 寫道:「在鮑思高神父的說話和講道中,天堂這個用詞,是他經常使用的;他用天堂這詞語來策勵人行善,和面對各種逆境。」
「一小片天堂足以補償一切!」 這是鮑思高神父在困難中經常重複的話。即使現代的管理學,也教人以積極的願景,帶出轉化生命的助力。
當他年老體弱,在校園邁步時,經過他身邊的人都隨意地給他打招呼說:「鮑思高神父,你往哪裡去?」聖人便微笑著回答說:「往天堂去!」
天堂!這是鮑思高神父不斷提及的;他以寄望天堂來鼓勵他的神子。可惜,今日的基督徒,甚至某些虔誠的基督徒,也絕少提及天堂。
鮑思高神父教導我們將現世生活的一切,跟永生連結起來。我們看到,他憑一顆充滿望德的心,做到了這一點。
讓我們懷著望德,開展我們的愛德工作,照顧那些有需要的人,活出我們的神恩。
當你在十一月份的鮑思高家庭通訊看到這段訊息時,懷著信心跟我們天上的聖者和已亡的親友,在主內進行共融:先使這共融活現在日常的生活中,繼而把這共融伸延,在主內直至無窮之世。我們要學習鮑思高神父,在生活中能看到那不可見的,把一切交托給天主的上智安排,讓望德滋潤我們心靈。容我強調,若要在生活中看到那不可見的,我們先要像鮑思高神父那樣,腳踏實地生活。
余富強神父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