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及澳門小學老師培育講座

用陪伴推動青年聖召文化

良友之聲

香港

良友之聲出版社於4月20日假聖安多尼堂(母佑堂),舉辦了一場以「聖召策勵 ─ 如何在校園營造聖召文化」為題的宗教科教學講座,更有幸邀得慈幼會會士張心銳神父,與40多位校長、宗教科老師和牧民助理,分享培育青年人聖召的訊息。

講座開始時,張神父先以問題引發與會者思考和討論 ─ 「聖召是培育出來的,還是天主的恩賜?」隨後指出「培育」和「恩賜」兩者關係密不可分,並解釋聖召不是一種外加的東西,「聖召是與生俱來的,是透過一步一步的培育和陪伴,去深化動機,或讓他發現天主在他身上的計劃,因此『恩賜』與『培育』必須同行。」

張神父表示,在校內培育聖召不容易,但也不必將之變得複雜 ─ 一切在於「陪伴」。「感慨聖召不足的同時,我們需要反思:有沒有培育青年人做一個好人,或陪伴他們成為熱心的基督徒?當做好這幾點,青年人自然會從內心認識和發現聖召。」他強調「全面陪伴」非常重要,並指出培育聖召是一項團體工作,需要神職人員、老師、家長和青年人共同努力,透過鼓勵、聆聽和陪伴,一步一步發掘青年人身上的聖召。

講座期間,與會者分享培育聖召路上的困境,如家長、青年人對修道奉獻生活存有「不能吃肉」、「要『斷六親』」等誤解,或高年級學生對宗教活動的興趣每況愈下等。張神父建議牧民工作者多與家長、青年人交流,更正他們對修道奉獻生活的誤解。至於激發高年級學生的熱誠,他認為老師可「放手」,讓青年人「話事」。「青年牧民看重小組經驗。由青年人帶領活動,不但能做到『由青年帶動青年』,亦可培養他們歸屬感。歸屬感一旦建立,青年人便會主動參與。」

有校長和老師在會後分享,認同「陪伴」能加強聖召培育。香港嘉諾撒學校方碧燕校長和梁詩慧老師透露,學校設計了「與天父WhatsApp」,讓學生向「天父」透露心聲,最後由老師回應和跟進,而牧民助理陳修女亦會經常陪伴學生。聖母小學翁逸薰修女和李穎妍老師亦表示,老師要以朋友的身份陪伴學生,並多從學生角度思考,了解他們的心事,讓「陪伴」不只發生在課室裡。

澳門

良友之聲出版社於5 月19 日假澳門慈幼中學禮堂,舉辦了一場以「聖召策勵 – 如何在校園營造聖召文化」為主題的宗教科教學講座,有幸邀得慈幼會會士楊祖羅神父主講,與老師以及牧民同工分享聖召培育的訊息。

在講座開首,楊神父透過若望福音10:3-14及耶肋米亞23:4,帶領在座同工思考「牧羊人」的角色。在牧羊人的比喻中,牧羊人呼喚羊的名字,把羊引領出來──你認識自己學生的名字嗎?知道年青人的語言嗎?天主興起牧者來牧放羊群,使牠們無恐無懼──在校園裡,你能讓學生無恐無懼嗎?

生命中的每一刻均是選擇,而回應召叫也是生命中其中一個選擇,這關乎到如何使用生命。楊神父強調,在教育牧民的工作中,帶領年青人認識生命是十分重要的。年青人必須了解自己的能力和所身處的境況,才能有計劃地作出選擇,不致迷失。

在講座尾聲,楊神父特別指出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教育牧民應是團體工作,而不是一人工作,當中亦應包括同行陪伴、信仰氣氛、祈禱經驗及團體經驗等元素,勉勵同工一起努力,彼此支持。

講座結束後,來自聖羅撒女子中學中文部的陳昀修女談及感想,她表示楊神父的分享啟發了她如何幫助學生了解自己和他人,引領學生認識人生中各項選擇的價值,以致如何抉擇,亦提醒了她團隊工作的重要性。

標籤

about 香港及澳門小學老師培育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