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青塑造了我

陳頌軒

在剛過去的暑假,得知一些舊生參加了慈青的暑期培育活動,並因此有所得著及改變,我深感欣慰,同時亦勾起了自己在學生時代參加慈青的經歷和點滴,記憶依然猶新。這些經歷和點滴,在我的人格和信仰成長上,功不可沒。

「慈青」,全稱「慈幼青年」,有廣狹兩義。其廣義泛指所有就讀於慈幼大家庭院校內的學生;狹義則指那些願意分享鮑思高神父的神恩,帶領同伴走向天主的青年人,他們活出「鮑思高的精神」,實踐「預防教育法」,並在團體內一起成長及成聖。

我第一次接觸「慈青」,是在澳門慈幼中學就讀中一的時候。學校當時大概是在組織國內扶貧活動,集合了一些熱心的同學練習慈青Action Song為表演之用。快到暑假時,時任宗教教育主任葉神父邀請我,說:「你願意到香港參加一些慈青培育活動,好使將來能幫忙推動校內的宗教氣氛嗎?」這個邀請,開始了我的慈青生涯。那年,我只參加了初階的慈青領袖訓練營。我最初看見「訓練」二字,只聯想起軍訓之類的培訓,實在有點害怕,但後來學長解釋,這只是一群青年聚在一起玩耍和學習而已,我才鬆了一口氣。這是其中的小插曲。

影響我最深的,是中二暑假時參加的晉階慈青領袖訓練營。它與初階的訓練營有些不同,除了受訓日子由三日兩夜增至五日四夜外,我們還要將訓練內容學以致用,成為組長,帶領初階的參加者。當時,我已認識自己的短處,就是內向、被動和害羞,但慈青內強調的卻是「主動」,例如主動分享、說話和服務等。既然知道自己的弱點,加上團體及同伴的支持和鼓勵,我便鼓起勇氣,付諸行動,改變自己!在一次小組討論後,各小組要向全體匯報,我懷著「豁出去」的心態,勢要跨越這困難,在極度緊張和心跳加速的情況下,我成為第一位舉手的慈青。眾人看見甚為驚訝,而我則感到放鬆及喜樂。從此,我不再內向,即使遇到害羞的情況,也能輕易駕馭。我能有這樣的成長和改變,是慈青這團體的功勞!

由於我居住在澳門,所以沒有參與學年期間的慈青活動,只能在暑假時前往香港,參與在暑期舉行的慈青培育和慶典,如各項工作坊,以及鮑思高家庭慶典等。日常上課日子,我便在校內略盡綿力和責任,在各項宗教活動中發揮從慈青所學到和感受到的精神和喜樂,希望在同學之間做基督的見證。全靠這些經驗,我漸漸拉近自己與天主的關係,並蘊釀了服務青年的使命感。

直至中學畢業後,我獲神長邀請,以資深慈青的身份,擔任慈青領袖訓練營晉階參加者的組長,以及幫忙組織其他慈青活動。過程中,我一方面感到榮幸,能夠與青年分享喜樂,陪同他們成長,同時又感到力有不逮。這使我了解到,我並不是單純地服務,更是不斷地學習,因為跟隨耶穌、效法鮑思高、服務青年,都是一生的功課,也是一生的旅程。感恩天主讓我不斷發現自己的不足,能夠繼續加以改進和成長。

鮑思高神父說:「最適合向青年傳福音者正是青年自己。」這也是慈青五大元素之一:青年帶動青年。看見學生在慈青中成長,再回憶自己的經歷,深深覺得見證了一份「傳承」,天主藉著慈青這團體,把鮑思高神父的神恩和精神,傳承給新一代的慈幼青年人。希望藉這小小分享,能鼓勵慈青們投入參與慈幼青年運動,不但參與其團體與活動,更要把學到的信念和價值,帶回自己的院校,在同學中發光發熱。這樣,慈幼神恩除了藉著慈幼會士和合作者的努力,也能藉著我們青年得以傳承,讓更多青年在這神恩中得到人性及靈性生命的滋養。

標籤

about 慈青塑造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