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 2019

《鮑思高慈幼家庭神恩身份憲章》

(第一條至第七條)

內容和精神的闡釋

溫兆強

前言

《鮑思高慈幼家庭神恩身份憲章》(下稱「本憲章」)是查偉思神父於2012年交給我們每一位慈幼家庭成員的一份禮物,它建基於衛甘諾神父著述的《鮑思高慈幼家庭的共同身份證》(1995年)及韋基神父的《慈幼家庭的使命宣言》(2000年)。成書的目的是使整個大家庭和每個組別在同一路上邁進,讓每一位成員對慈幼家庭的共同身份有更深入的認識。

每一個團體的存在都會有其目的和使命,例如:某咖啡品牌的使命是:啟發並培育人本精神,亦即是人、咖啡和社區三者合而為一;某汽水品牌的使命和願景是「讓全球人們的身體、思想及精神更加怡神暢快」。那麼慈幼家庭的使命是什麼呢?我們打算怎樣貫徹我們的理想呢?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可以在本憲章中找到。

本憲章寫給全球的慈幼家庭成員,大家對憲章的精神和內容的理解受很多不同的因素影響,例如:閱讀者的年齡、文化背景、教育和對信仰的認識等等。本文的目的是成為工具,透過生活例子及反思等,以淺白的文字,幫助各成員深化閱讀。另外,在文章後有數道反思問題,鼓勵各團體在聚會時分享心得,因為透過團體內的溝通和互相學習,發展的不單是一些孤立的個人,而是一個團體,進而整個慈幼家庭。

第一條:會祖的神恩經驗和屬神經驗

慈幼家庭的歷史起源可以概括如下:1841年鮑思高神父創辦了慶禮院,服務對像是大批的青年人,之後成立聖方濟各沙雷氏會(慈幼會)。1872年他偕同瑪沙利羅創立聖母進教之佑孝女會(母佑會),使教育擴展到女孩子。鮑思高神父為使服務的力量和效果加強,便組織平信徒並成立慈幼協進會。及後,鮑思高神父創立進教之佑虔敬者善會(今日的進教之佑善會)。今天慈幼家庭都是由這四個組別發展出來。

鮑思高神父是教育者和善牧,他的力量都是以基督為榜樣而來。他能夠長時間地為他的理想付出心力,而且沒有改變服務青年、照顧他們靈性需要的初心,他選取了「與我靈,取其餘」為座右銘,這源自聖經的句子,被聖方濟沙雷氏所引用,表達他為爭取照顧他教區子民的權利,而放棄對教區任何產業的要求。這座右銘時刻提醒著鮑思高神父,今天慈幼家庭的成員亦要發揚「與我靈,取其餘」的精神,在各樣事工上,只問耕耘,不問收獲,為理想付出無條件的愛。

第二條:慈幼家庭的發展

四個組別之後,慈幼家庭在近兩個世紀,在會祖的啟發及帶領下,在不同領域及社會文化背景下產生新的組別,加入了大家庭。各個組別的成立都有其存在目的,但他們都有共同的特徵,包括承認鮑思高神父為共同聖祖,受會祖的精神感召;他們共同的使命,都是服務青年、窮人、受苦者和未領受福音的民族。

每個人加入一個組別都不會是無緣無故的,在大家庭中的每位成員之所以成為成員,他們都有著獨特的聖召。現代人生活忙碌,時間是他們最珍惜的資源,參加培育、服務事工,參加善會等在無信仰的人眼中都是「無益和無建設性」的,但為他們這些都是回應天主召叫的記號,他們要時刻緊記天主對他我們的恩寵。

現實而言,平信徒總比神父多,慈幼會會士清楚地被界定為負起激勵的角色,所以各協進會士要在各項事工上更主動地付出,要強化團體間的交流,尤其是在培育計劃和福傳工作上。

第三條:組織的結構

我們每個人都有家庭的經驗,家庭中的成員的關係可能是夫婦關係,可能是兄弟關係,亦可能是甥舅關係等。慈幼家庭顧名思義,不同組別的聯繫和程度各有不同。總的而言,慈幼家庭的成員組別有三類歸屬。

第一類是慈幼會、母佑會、協進會和進教之佑善會四個組別,他們是鮑思高神父工作的直接繼氶人。

第二類歸屬的原因,是不同的修道和在俗的獻身生活的組別,他們有獨有的神恩,他們的神修豐富了慈幼家庭。

第三類歸屬緣於在廣大的慈幼運動和服務中,不能單單由慈幼會等四個組別擔負,其他人士,例如:神父的朋友、青年義工、教育者、傳道員、專業人士或其他合作者等,他們有不同的宗教和文化背景,分佈在五大洲工作。

當個別的組織申請加入慈幼家庭時,總會長會參考他們歸屬的類型,透過官式的認可回覆他們的申請。

第四條:合一與多元

慈幼家庭的組成是多元的,有男性和女性,有修道人和在俗獻身生活者,有獨身的和已婚的,大家庭的成員有眾多相異的社會、文化、宗教等境況。現今地球村的城市人對這種多元性一定不會陌生,可是近年我們感受到的不是多元化給我們帶來的優點,反而是撕裂,這是非常可惜的事。

慈幼家庭有很多合一的條件,大家都是受聖洗聖事祝聖的;大家都是志同道合,有為青年人及窮人服務的志向;我們分享鮑思高的精神;我們在大家庭內溝通,尤其是屬神的交流等等。重點是,大家庭成員都要珍惜我們的多元性,同時要有合一的意識,並要有一顆真誠的心,同時要付出時間,因為和他人溝通、分享或一同參與禮儀等都要用時間的。

第五條:聖三的奧跡—共融的泉源

承第四條所述,家庭成員要有合一的意識,沒有共融,家庭只會是人的集合,稱不上為家庭。對於慈幼家庭而言,共融的基礎是聖三的奧跡。

講及天主聖父:我們有共同的父,這表示我們都是兄弟姊妹,天父邀請我們克服困難,欣賞每人能力範圍內可以付出和事實上所付出的一切。

講及聖子:聖子降生成人,讓我們學習祂的態度和行為,以愛心為我們的對像服務。

講及聖神:這讓我們有一顆感恩的心,懂得欣賞別人,帶領我們認識良知和美善,使我們會表達自己、聆聽他人,達到交談及合作的關係。

第六條:在教會的共融內

慈幼家庭有獨特的使命,有不同的神恩和聖召,然而要臨在於教會裡。教會的存在是服務廣大青年、平民、貧困者和未蒙福音光照的民族,而慈幼家庭的使命正好是教會使命的其中一部份。因此之故,慈幼家庭成員不是在教會外辦的一個慈善團體或社區組織,我們要有活於教會的心臟,踐行慈幼使命的意識。

慈幼家庭要為地方教會的使徒工作作出貢獻,她需要促進與其他組織,例如學校的理解和合作,以提升人的全面教育,同時關心青年的聖召輔導,並引領他們走進教會,投身使徒的道路,慈幼家庭為使命付出的努力,其成果是可以豐富整個身體。

第七條:推動新的基督徒人文精神

鮑思高神父選取聖方濟各沙雷氏為慈幼家庭的主保,這是因為受到聖方濟各沙雷氏的著述影響,他從中認識基督徒人文精神和愛德的方法。

基督徒人文精神代表著一些信念,這些信念包括不會忽視人性的軟弱,但相信人性本善,天主的召叫是要讓人臻於完善。慈幼家庭成員應抱持這種人文精神,這為我們是植根於個人生命、受造和歷史每一件正面的事上。基督徒人文精神可以想像成是慈幼家庭成員的內功,內功心法有了,根基就會打得好,就越有(實踐理想的)力量。有了這份內功,外顯出來的會具備怎樣的素質呢?擁有基督徒人文精神,會移風易俗,推廣善舉,責斥壞事,會尋求跟更多人合作,明白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只是未被發現及善用,亦會相信教育,會鼓勵和改變青年,讓他們成長,成為良好的公民和熱心的教友。古語有云,教學相長,當我們教育青年逐漸成長時,我們也使自己成長,更堅定地把自己交託給天主,使我們成為更好的基督徒。

反思

  1. 給自己兩分鐘,寫下你期望對慈幼家庭有什麼貢獻?你在慈幼家庭中哪方面獲得成長?試與你的組員分享。
  2. 你的組別有沒有多元的特質?你們有沒有試過組別內發生意見而不和?如有,怎樣重新共融?
  3. 什麼是基督徒人文精神?你對人性是善是惡有什麼意見?可以在生活中找到例證嗎?

標籤

about 邁向2019:《鮑思高慈幼家庭神恩身份憲章》內容和精神的闡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