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和歌唱

白禮鐸神父著

音樂是學校的靈魂

在鮑思高神父的教育系統裡,聲樂和器樂所扮演的角色與一個意念緊密地連繫着,意即教育產生於歡欣、平靜的氣氛和細緻的藝術品味與感覺。在鮑思高神父的機構裡,從慶禮院到為讀書生而設的寄宿學校,到工業和職業學校,音樂都有很多空間。在後者 (寄宿學校、工業和職業學校),樂隊受到特別的注意。除此之外,音樂把生動的音調帶給所有隆重的節日,不管是神聖的,或是俗世的:宗教禮儀、遊行、出外和旅遊、歡迎和歡送、頒獎典禮、文藝娛樂和戲劇表演。

在1859年,鮑思高神父在歌唱室的門上,寫了一句聖經裡的節錄,修訂了它的原意:不要阻擋着音樂[1] 鮑思高神父對音樂的見解,可以完整地總結成他的一句話:「一間祈禱院如果沒有了音樂,就像一個身體沒有了靈魂。」[2]他在許多場合裡都用上了這一句話。[3]這是一個信念在理論上的表達。從他的教育活動開始,這已經是一個實踐了的現實情況。

回憶起他最早期的合作者,就是在他開始集合年輕人時 (1842年)。鮑思高神父在《母院史》裡寫着:

這些人幫助我維持秩序,他們在讀書和唱歌。最初,我已經明白到如果沒有歌書和適合的閱讀材料,這些慶日集會就會變成一個沒有靈魂的身體。[4]

也是在《母院史》裡,回憶起開辦首間夜校時,即1846年至1847年冬天,鮑思高神父寫下:

這些班級是由清唱和聲樂所激勵的,我們時常做着這樣的栽培。[5]

鮑思高神父對音樂教育扮演的角色的興趣,混合了幾個不同的理由。早年時,首先把音樂看成是一個預防的方法:

有一個不尋常的人數參加音樂班。我們教授聲樂和器樂,吸引青年,使他們避免遇到宗教和道德上的危險。

我們認為最好是增加鋼琴和風琴班,在夜校和日校裡加入器樂班。[6]

後來,加上宗教動機,特別是指聖樂和額我略聖歌清唱:

鮑思高神父的意願和目的是,當青年回到他們的本鄉本鎮後,能夠幫堂區主任,在神聖的禮儀中唱歌。[7]

還有一個理由,就是對抗空閒和懶散。「你們要使孩子們忙着做事」。[8]

最後,你們要謹記音樂有特別的「教育」價值。

在慈幼年鑑的第一卷裡,謝里亞神父用了整整一章文字來總結慈幼音樂是關於哪一方面的:「(重視音樂)主要的理由可以從音樂對青年的心和想像力有着健康的效果中看到。按照鮑思高神父的想法,音樂首要在精練和提升青年,使他們變得更好。」[9]

張冠榮修士譯

(編者按:本文節譯自白禮鐸神父著的《是預防,不是強制》第16章第4節)

[1] Sir.32;5;cf.MB V 540

[2] MB XV 57.

[3] This was heard at Marseilles in 1881, speaking with a French priest who had founded an Oeuvre de Jeunesse, run rather more austerely than his own oratory. Lemoyne mentions it in MB V347.

[4] MO (1991)123.

[5] MO(1991)176.

[6] MO (1991)182 and 190

[7] MB III 150-152; cf MO (1991) 50. 176,182,202.

[8] MB V 347

[9] E, Ceria, Annali della Societa salesiana dale origini alla morie di S. Giovanni Bosco (1841-1888). Turin SEI 1941, p.691;cf. Chap LXIV La music salesiana,pp. 691-701.

標籤

about 音樂和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