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思高家庭通訊與我

 

王素文修女

天上雲卷雲舒,

園中花開花落。

生命有限,愛心無窮!

我與《鮑思高家庭通訊》的緣份已超過半個世紀。六十年代,我在黃大仙竹園的母佑會慶禮院(聖母樂園)認識了鮑思高,從修女講述的故事和播放的幻燈片,就已經對鮑聖的生平,感到欣賞和仰慕。

一本《十九世紀的偉人》牽動了我的夢想;我決定投身教育事業,造福下一代。在上慕道班時,我就開始閱讀《鮑思高家庭通訊》。領洗後,我受邀請教主日學最小的一班,在李嘉堂買書備課。從十六歲起,我就當起小老師。

《鮑思高家庭通訊》是陪伴我成長的優良刊物。在我蒙主恩召,踏上聖召之路後,更開始投稿,寫下感恩主愛的分享,包括初學生活的點滴、發初願的喜悅、成為母佑會修女的恩賜、修道生活的喜樂等等。

當我完成師範教育課程後,便正式成為一位老師,亦開始寫下在鮑思高慈幼學校的教學心得。投入澳門九澳聖若瑟寄宿學校後,日以繼夜陪伴孩子成長的樂趣,更成為一篇篇美妙的、從心流溢的作品。這些文章都全部投稿《鮑思高家庭通訊》。

時代轉移,社會變遷,家庭問題劇增,作為教師已感覺不足以應付孩子的需要,自覺要改善教育效能,於是要求再讀社工課程。感謝聖神的指引及支援,完成社工學位課程後又充滿力量,跟隨胡子義神父回到中國貧窮病患的地方(痲瘋區) 為孩子服務,領他們踏出被歧視的環境,求學上進,一去就是十年。在這過程中,我活出了人生裡一段最美麗、豐盛的歷程,並寫下了一系列陪伴孩子成長的美妙文章,這些文章也刊登在《鮑思高家庭通訊》,與大家分享。

奉派回香港後,我除了再執教鞭、重操故業外,也在官塘聖若翰堂,作了五年的牧民工作。堂區服務令我有很多機遇接觸教友、聖母軍、歌詠團、尤其是主日學的老師及家長;主持退省、家長講座等,都令我有新的題材,寫教子有方、教友生活心得。我將文章刊登在堂區通訊,也投稿到我的心頭愛《鮑思高家庭通訊》。

文字福傳是上主賜給我的好機會,去廣結好友,共同分享,彼此代禱。更幸運的是,有出版社希望集結教子有方的文章,出書造福家長,與廣大讀者分享。

在修會長上的同意下,我在這十年期間,就出版了四本書:《好爸媽˙快樂孩子˙幸福家》、《好爸媽教出更好的孩子》、《領孩子與幸福相遇》及生命影響生命》,寫下50個真實個案,讓讀者體驗到人與人之間互相影響,是有多大的福傳力量。

至今我已經擔任宿舍主管十多年了,每個月,我都以鮑思高的預防教育法來引導全體員工,以理智、宗教、仁愛培育寄宿生,並常用《鮑思高家庭通訊》的內容作參考,如「好酵母」、「九歲奇夢」等。這一生,天主藉著《鮑思高家庭通訊》帶領我這個出身貧窮家庭的小女孩,走上人生美妙之路。這正是天主的奇功妙化,生命影響生命!

標籤

about 鮑思高家庭通訊與我(王素文修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