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慈幼協進會週年大會

慈幼協進會的回憶、更新和重塑

溫兆強

2024年3月17日,慈幼協進會中華會省舉行了一年一度的會員大會。大會舉行前,邀請到修會代表陳鴻基神父和謝錦芳修女作為主講嘉賓,就協進慈幼會士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進行專題培育講座。慈幼協進會將在兩年後慶祝創立150週年,因此兩位講者皆回顧慈幼會的歷史,並展望未來,以激勵與會人士。

陳神父主要引用了慈幼會總會長范逹民樞機於2023年寫給慈幼會士的實錄,教導我們在聖神的指引下回憶(Remember)、更新(Renew)和重塑(Retouch)我們對年青人服務的願景。他將講題定為「正文化.正面對」,意味著我們要以喜樂的心態去演繹協進會的回憶、更新和重塑三個步驟。他強調這需要慈幼會士、母佑會修女和協進慈幼會會士的共同努力,並提醒與會者注意全球主教會議推動的「共議同行」的大方向。在這個過程中,每個人都應該互相接納,通過合作和溝通來實現共同目標。

陳神父問我們,怎樣和天主溝通?德蘭修女的答案很簡單,人人都可以做到,就是「我聆聽」。因此,協進慈幼會士在實踐自己的角色時,要懷著信德、活在喜樂中、全心信賴、尋求上主。協進慈幼會士的使命讓我們熱愛青年,服務他們,而不是追求權力和財富。我們應該把握機會,成為青年的福傳者和教育者。為了實現這一願景,協進會需要不斷年輕化,擁有更大的活力。我們應與教會攜手合作,突破文化、地域和環境的差異,設計不同的培育計劃,培養青年成為地上的酵母。

接下來是謝修女的講話內容,謝修女認為,正面思考更能夠使協進慈幼會士展現鮑聖的精神,並且發揮合作精神,實現大家對服務年青人的願景。首先,我們應該隨時準備與青年人並肩同行。每位會士都應該具備與青年人雙向溝通的能力,這包括聆聽、自省和溝通。我們應該時刻放下自我,懂得欣賞他人的重要性。雖然許多會士可能已經屬於「老友記」一族,擔心找不到共同話題,但謝修女指出,只要我們真心與青年人一同面對人生,並願意對一些新事物保持更新的態度,青年人會欣賞我們,願意與我們打開心房。

謝修女提醒我們,在東亞澳區域大會期間,透過分組會議,我們已經為未來三年的會省發展制定了方向和指引,現在我們必須切實地推行這些方向。其中幾個重點包括,會省內各中心應以共議同行作為出發點,制訂未來發展的路徑和藍圖。同時,在這個新時代裡,我們應該裝備和提升自己,繼續與年青人接觸,例如透過慕道班、主日學、慶禮院、堂區善會服務、慈幼青年運動等,與他們建立互信的關係。最重要的是,我們不能偏離慈幼神恩和使命,我們應該努力並獻上工作,以迎接和準備2026年慈幼協進會成立150周年的時刻。

這次的培育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讓與會者能夠瞭解慈幼會的過去成就,並思考如何在未來繼續發展和服務年青人。陳神父大致幫大家釐清了我們要朝著哪個方向努力,而謝修女的專題演講則指導我們如何成為青年的福傳者和同行者。兩位主講嘉賓激勵了在場的每一個人。這次大會的培育成功地使慈幼協進會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使命,並為即將到來的150週年慶典做好了準備。

標籤

about 慈幼協進會週年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