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會長訊息
當教育者能觸動孩子們的心⋯
范達民樞機
在教育技巧上跟鮑思高神父學習:「謹記,教育是心靈的工作,而心靈的主人是天主; 若在教育和開啟心靈的工作上,缺少了上主的教導,我們會一事無成」。(《鮑思高言行錄BM》16冊376頁)
各位親愛的朋友、各位慈幼家庭通訊的讀者、各位分享聖鮑思高神恩的朋友:你們好!
這篇通訊的問候語,幾乎可說是以現場直播的方式給你們寫的。因為我要說的是在四小時前,我的親身經歷。
最近我到訪了盧本巴希(Lubumbashi),它是剛果民主共和國的第二大城市。在此之前,我用了十天探訪了烏干達北部的帕拉貝克(Palabek),慈幼會在那裡開辦了不同的中心,接收難民和痛失家園的人。 感謝天主,那裡的生活條件,比他們剛來到時已有很大的改善。我由烏干達去到剛果民主共和國東部的戈馬地區;那裡的局勢十分混亂。慈幼會在那裡也開辦了不同的中心,協助那些有需要的人。那裡的情景多次「觸動」了我:在非常貧窮的情況下,我仍能清楚看到天主的臨在。當我看到慈幼會的中心所接收的32,000 名老人、婦女和兒童,我心中感到一陣傷痛;我覺得需要時間來處理這種感覺。
現在,我想跟大家談談在飛往盧本巴希的航機上,所發生的感人的一幕。 我乘搭的是不屬於航空公司的中型航機。我不認識那位航機機長,但當地同行的慈幼會士認識他。 當我在飛機上跟這位機長打招呼時,他告訴我他是慈幼會戈馬職業訓練學校的畢業生。 他告訴我,在校生活的那些歲月,改變了他的一生;然後他向我和同行的所有人補充說:「在那所學校裡,有一位把我們看作自己孩子的『父親』」。 在非洲的文化中,當你說某人是「父親」時,你就是在給他最崇高的敬意。我們知道,他所說的「父親」並不是與他有血緣關係的「父親」;而是一位真正關心、支持、陪伴他的人。
這位航機機長約有45歲,而他的兒子亦是一名年輕的航機機師,跟著他在航機上工作。你們知道航機機長指的「父親」是誰嗎? 他指的是我們的一位慈幼會修士,一位非神職的度獻身生活的會士。他是來自西班牙的慈幼會傳教士,奧諾拉托( Honorato ) 修士;他在戈馬地區傳教已有四十多年,他跟其他慈幼會士一起,努力開創了那所職業培訓學校,和許多其他該區的慈幼會事業。航機機長說,當他還是一個孩子時,修士已認識他和他的一些朋友,還有數以千百計的孩子。 他告訴我,當年他和四個同伴,都是流浪街頭的孩童;後來,奧諾拉托修士接收他們來到鮑思高神父的學校學習機械;現在他們成立了小型的飛機公司,而他是負責機械維修和保養的工程師。
當我聽到航機機長,一位慈幼會舊同學說,奧諾拉托修士是他和眾人的「父親」時,我深受感動。 這讓我想起,那時華道角的孩子們,不也是把鮑思高神父視作他們的父親嗎?
我們明白,教育確實是心靈的工作;剛才所分享的,讓我們加深這信念。的確,我們在男、女青年中的臨在,對我們來說是一件「聖事」;透過這樣的臨在,我們可以接觸到上主。這就是我近年來多次鄭重地向會士及慈幼家庭成員講論的,慈幼會的「臨在的聖事」。
我相信在慈幼會工作的園地中、在我們世界各地大家庭的兄弟姊妹中,確實有許多「父親」和「母親」;他們的臨在、陪同、關愛、教導,觸動了青年的心;而這也是今天青年們所需要的。我要再三強調,這樣的臨在是他們所需要的,更能協助他們轉變生命的方向。
請接受我來自非洲的問安!
願主祝福你們每一位,祝福每一位分享聖鮑思高神恩的朋友!
余富強神父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