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六信仰生活營

回顧與展望

Phyllis

每年,慈青牧民辦事處為中六的慈青舉行信仰生活營,旨在讓即將畢業的學生在離開中學階段前,回顧過去,感恩成長中陪伴自己的人,尋找天主的足跡,並為未來訂立目標。今年的中六信仰生活營於五月十日至十二日在澳門鮑思高青年村舉行,參加者均為港澳區慈幼家庭院校的應屆畢業生。

三天的生活營以回顧開始,參加者回顧了自己年幼時的生活片段和生命中最深刻的體驗,並寫下在生命不同階段中所難忘的事,這些回憶成就了今日的他們。他們以心電圖的形式描繪出自己一生的喜與憂,並特別反省與天主最親近的時刻。潘銘智神父在晚訓時提醒青年,鮑思高神父在59歲時也曾回顧自己的一生,寫下了《母院史》。這本回憶錄記錄了三類事情:第一,有什麼人有恩於他;第二,他在生活中遇到使他不開心或有困難的事情;第三,他在困難中如何看到天主睿智的安排。潘神父勉勵青年,在未來的困難中要時時感恩在身旁幫助自己的人,依靠天主,並看到天主的安排。

第二天以早禱開始,整天的活動分為三部分進行。早上的主題為展示天主賜予每個人的「塔冷通」——不同的才能。青年通過短劇展現各自的才能,並反思如何發揮這些天賦。午飯後是模擬人生,這部份幫助青年計劃未來如何分配時間。他們需要為人生中不同的元素,如家庭、學業、金錢、工作、信仰、健康、休息和愛情等按重要性排序,模擬未來十年的生活。這個活動目的是讓青年體驗真實人生中的挑戰,即使訂定了目標,也可能因時間、外在環境和他人的配合而未能如願。活動反映了離開中學後,沒有既定生活的現實,青年需與他人磨合並在各種因素中堅持自己的選擇才能達成目標。晚上的部分是通過一場災難故事讓青年反思,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其實一直在身旁。第二天以朝拜聖體結束。晚訓時,潘神父提醒青年要感恩身邊的重要人物,並回應他們的愛。潘神父以鮑思高神父的事蹟勉勵青年,指出鮑思高神父在年少時打工和入修院後,都積極做到最好,讀書期間每年都考獲獎學金,勇於面對困難,不會只看眼前利益。潘神父希望青年也能在生活中有計劃,勇於面對一切,不要陷入現在的「速食文化」,而看不到未來更遠的目標。

最後一天,參加者為自己訂立一個長期目標及一個可以達到該目標的短期目標,並寫了一封信給一年後的自己。慈青牧民辦事處會在一年後寄回這些信件。彌撒前,青年在團體的支持下讀出自己的目標並承諾會實踐它。這一環節強化了他們對未來的承諾,並在大家的見證下堅定信念。

中六信仰生活營不僅為青年提供了一個深刻反思和成長的平台,也為他們即將踏上的新旅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些即將畢業的青年將帶著對過去的感恩和對未來的信心,繼續追尋天主給予他們的使命,成為社會的積極力量。

標籤

about 中六信仰生活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