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人語
港蒙青年交流
梁幹潮
過去每年都有一些香港的團體到蒙古探訪,而他們大都選擇在暑假中,即七、八月期間,來探訪和服務。但由於我們鮑思高職業訓練學校由六月初至八月尾放暑假,所以我們的學生從來沒有機會與香港到訪的朋友交流!有見及此,今年特別與香港聖方濟各大學商量,邀請他們在六月初來蒙古探訪並為我們的學生做英語夏令營。
這種形式的交流和服務,為我們雙方都是第一次,所以免不了遇到不少的困難!且不說聖方濟各大學遇到的困難,我們學校在安排上也出現了很多變數!過往全國高考都在五月尾或六月初進行,但今年的確實日期卻遲遲未有公佈,即使我們多次向教育局查詢,仍不得要領。那時,我們必須定下交流日程、營地、活動等詳情,香港方面也要求我們盡早定出計劃,好作安排,最後我們只好按照以往的慣例,定出英語營的日期和活動。直到五月中旬,教育局終於定出了高考日期。然而,大部份考試日期都與我們的計劃重疊了!幸好每科考試的時間都只是早上開始,需時約一個半小時左右;我們只好修改計劃,將活動放在每天考試結束後進行。為減少對學生的影響,老師在五月尾加強了對學生的溫習。一切在彈性處理下完成了!
香港聖方濟各大學的服務團一行十八人,終於在六月一日晚降落蒙古首都國際機場。翌日為主日,他們全體到主教座堂參與在蒙古的第一台彌撒聖祭,下午他們參觀超巿和預備交流營的物資。到了星期一早上,我們一年級的學生考完試後,香港交流團的成員步入禮堂,受到本校學生以蒙古傳統方式歡迎。隨後也正式展開了一個星期的英語交流活動。
在首三天的活動中,香港青年都會為我們的學生主持一節英語課,幫助我們的學生學習和練習英語,兩地的參加者也會一起進行一些遊戲活動。蒙古的學生則會招呼香港朋友一起午飯,也會在巿內觀光時擔任導遊。由於大家的年紀相近,即使在溝通上有一些困難,但大家都很快地打成一片。
第四天上午,我們一年級的學生陪同香港朋友一起到「慈悲之家」參觀,這是蒙古天主教會統籌作為教會對社會服務的一個明顯標記。而這也是去年教宗方濟各到訪蒙古時特別前往祝福的地方。當地員工也為我們講解了這個「慈悲之家」將要開展的服務,計有為窮人提供的免費午餐和醫療服務、為家庭暴力受害者的疪護和輔導、無家可歸者的短期收容等。由於在在都需要義工,這也勾起了我們的學生參與義工服務的興趣。
第五天進入我們這個交流活動的高潮。兩地的參加者都已經加深了認識,也建立了友誼,於是我們一起到國家公園舉行三日兩夜的宿營。在這三天中,兩地的青年人一起去參觀風景區、一起遊戲、一起營火、一起騎馬,感情迅速增長。最後由於蒙古的學生需要早些回家,所以要在國家公園分別了。在分別的一刻,很多青年都感到依依不捨,甚至落淚。相信這短短一週之內,他們建立的友誼雖然未必很長久,但一定對他們的將來帶來一些影響的。
與學生的交流活動可說是圓滿結束了。這時,他們身體的疲累才爆發出來,有些女孩子更開始生病了!但他們仍堅持按原定的行程北上到達爾汗參觀。經過長途跋涉,一行人到達達爾汗,便開始探訪慈幼會的事業,並且在本堂中參與他們的第一台蒙古文彌撒。晚飯後,他們更與青年中心的青年舉行足球友誼賽。翌日,他們參觀了仁愛女修會的修女在當地主持的一個為無家者的中心,其後參觀了慈幼會的農場。在達爾汗吃過午飯後便起程回首都了。
由於不少人開始發病,所以餘下的行程都很有彈性地修改了,也取消了不少參觀的地方,讓大家可以多些休息。也因為有長一些的休息時間,香港的朋友們都各自為蒙古的學生們精心準備了禮物,並在翌日,也是學生回校的最後一天,送給他們,互相道別。其中不少人感動落淚,場面感人!
到了最後一天,他們只是往購物和回來預備最後的晚餐。而最後的晚餐就是他們期待已久的蒙古特色食品──石頭烤羊。他們也邀請了在交流營中與他們合作的老師和員工於這晚宴中再次相聚。在交流中,大家都很滿意這次的活動,並且表達出希望以後可以繼續這種青年人的交流。我也希望這是我們蒙古鮑思高職業學校和香港聖方濟各大學建立聯繫的第一步,希望以後我們能繼續舉行這類交流。
事後跟我們的學生分享,也看到他們對這交流活動的懷念,而且他們也大大加強了說英語的信心和學習英語的動力。我相信這次英語交流活動的最大目的已經達到了。另一方面,由於一點點的宗教元素,我們的學生也開始了一點點與天主教的接觸。相信一粒小小的信仰種子可能已經埋在他們的心田中了。希望將來這種子會發芽成長起來吧!天主的化工總是奇妙莫測的,誰知道港蒙兩地青年這次的相遇會為他們日後的人生帶來多大的影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