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會長訊息
教人寬恕與無條件付出的先知
歐達德神父
現在,新聞經常報導衝突、戰爭和仇殺等事件,我們作為信徒,是否亦只在政治層面,對事件進行解讀,或者停留於我們慣常看待事物和解讀現實的方式?耶穌宣講真福八端後,給了我們一系列的教導,都是以「你們一向聽說過」來開始的。其中一處,耶穌引用了這一句古老的律法:「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瑪5:38)若不以福音的教導來看,這條律法聽來不僅無可置疑,甚或可視為一個準則,教人跟冒犯我們的人算賬。復仇被說成一項權利,甚至是一個責任。
面對這種看法,耶穌提出截然不同、完全相反的教導。針對我們原本的理解,耶穌回應說:「我卻對你們說……」(瑪5:39)身為基督徒,我們必須留意耶穌說了些甚麼。耶穌接下來的話,其本身是重要的;因為它們以非常簡潔的字句表達了祂要說的。耶穌並非在告訴我們,還有另一種解讀現實的方式;耶穌亦不是在教我們如何對那些影響我們生活的現實,以新的看法來處理。耶穌所教導的,並非另一種選擇;祂自己就是對報復律的全新的回應。
「我卻對你們說」這句話顯示出接下來要說的是語重深長的;因為它不再只是一個詞語,而是在說耶穌本人:耶穌告訴我們祂要怎樣面對生活的現實。當耶穌說:「不要抵抗惡人。而且若有人掌擊你的右頰,你把另一面也轉給他。」(瑪5:39)我們知道耶穌自己也這樣實踐了。我們當然不能只說耶穌講道講得對,卻又說祂的教導不利於我們。
耶穌的這些話語,在我們這個時代很容易被解讀為軟弱者的選擇,一個沒有能力作出反擊,而只能默默承受痛苦的人的選擇。事實上,當我們看著耶穌在十字架上完全奉獻自己時,我們或許會有這種印象。然而,我們深知,祂在十字架上的犧牲,是在展現祂的生命,這生命就是以「我卻對你們說」的內容顯示出來的。耶穌給我們教導的一切,祂都完全地兌現、承擔了。正是透過這樣的承擔,祂從十字架走向勝利。耶穌的表達方式,看似在展現「失敗者」的個性,但我們深知,耶穌留給我們的訊息,是祂完完全全地以生命兌現的,亦正是當今世界所需要的良藥。
成為教人寬恕的先知,意味著以善勝惡,決心不讓邪惡的力量左右我看待和解讀現實的方式。寬恕並非弱者的反應。寬恕是表現自由最有力的標誌,它能夠認識到邪惡留下的傷痛,但這些傷痛永遠不會成為煽動報復和仇恨的火藥桶。
以惡報惡只會擴大和加深傷痛。在報復和仇恨的土壤中永遠長不出和平與和諧。
作為倡導無條件付出的信徒,我們不會一味追求利益,而是以追求至善的心來看待窮人和有需要的人:窮人不是自己選擇了貧窮,相反富裕的人有機會選擇慷慨、善良和以同理心行事。在衝突和戰爭不斷升級的情況下,如果我們的政治領袖,能夠明智地選擇多關注那些活在這些紛爭亂局中,那些無法擺脫困境、也無力擺脫困境的窮人和被邊緣化的社群;即在無可選擇地付出代價的人,世界將會變得多麼不同,多麼美好啊。
如果我們只會以橫向解讀事件,那會把我們帶入絕望。最終我們只會被禁錮在抱怨和批評之中。不!這樣我們便成不了青年的教育者。
我們知道,全世界的青年都希望看到行善的榜樣,他們在尋找能夠以正義與和平作標準來處理現實的政治領袖。可惜的是,青年在環顧四周時,看到的只是空虛貧瘠的人生願景。
我們這些致力於青年教育的人,肩負著重大的責任。若僅對黑暗作批評,是無法彌補因領導者的缺失所留下的災害。僅在說未有任何有效的方案、燃點不了青年的心火也是不夠的。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在這黑暗中努力點燃那盞希望之燈,在日常生活中,用實際行動展現高貴的人性,那才能取得真實的勝利。
在當今世界,成為教人寬恕和倡導無條件付出的的先知;這是值得我們努力達成的。
余富強神父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