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慈幼學校的百年基業

傳承、優化、創新

Ken Leong

澳門慈幼中學,是慈幼會來華開展教育及牧民事業的第一所學校。1906年2月13日,意大利鮑思高慈幼會應當時澳門教區鮑理諾主教的邀請,來澳辦學。慈幼會遂派遣雷鳴道神父率領第一批慈幼會士,合共六人抵達中國澳門,並於當時三巴仔街聖若瑟修院對面的房舍開辦孤兒院(圖1),這是慈幼會在東亞區的第一座會院。1910年,因地方不敷應用,雷鳴道神父獲批准接管風順堂街16號,並創辦無原罪工藝學校。由於校舍建築是一所二層高的木樓,橫廣約數十尺,左右平列共十六楹,因而有「十六柱」的俗稱。

當年的雷鳴道校長(現今聖雷鳴道主教)與他的繼承會士秉承鮑聖教育之精神,以教養貧苦青年為志業,辦學初期僅有學生三十五人。課程教學方面,首先創辦工藝科,幾經艱辛,才營集各種學科的機械與工具設備,設有縫紉、革履、木工、印刷等工場,以供學生實習。此外,因應學生不同學科的學習程度,設有高小及初中普通課程。餘暇時間方面,學校設有銅管樂班與體操班,使有志於音樂或體操的學生,能得到適當的訓練,且能成材,以作謀生技能。其後來學者日增,校舍環境設備再次出現不敷應用的境況。

面對社會及教育發展的需要,為照顧更多的青少年,學校多次完善教育環境及設施;自1910年起,學校便經歷了五次主要的擴建工程。

第一次擴建工程約於1923年完成,擴建部份位於現時小學部長廊及上蓋建築;第二次擴建工程約於1935年完成,擴建部份位於現時中學部行政及教學設施建築;第三次擴建工程約於1960年完成,擴建部份位於現時中學部禮堂及上蓋建築;第四次擴建工程約於1964年完成,擴建部份位於現時電機工場上方的兩層建築;第五次是2000年,即現時小學部千禧樓建築。

2006/2007學年,學校熱烈慶祝創校百周年。時任校監何廣凌神父啟動了第六次校舍擴建工程的構思,為面向學校第二個百年教育事業的傳承及發展,進一步優化教育環境及設施,培育更多的青少年,成為良好的公民、熱心的教友。具體的發展目標,主要有四個範疇:

1.優化班級編制及增加教育活動空間及設施設備,促進餘暇活動的多元發展;

2.優化中、小學教學設施及學科課程,加強藝術及科技學習等多元知識及技能;

3.優化行政及學習管理系統設備;

4.促進全人教育發展,致力培育學生的靈、德、智、體、群、美、勞七項良好公民      素質。

面對超過1500名在讀學生的學習需要,擴建工程的設計面對不少考驗,特別是在建築設計階段中,用上了較長的時間。為求在建築階段中,校園的空間能得到有效的利用,教與學質量能得到基本的保證,以及新教育設施的設計、佈局、數量、質量等能符合政府的規定和要求,整項擴建工程最終分為兩個主要階段。

第一階段的工程,是對結構呈現老化及安全隱患的小學部舊建築進行拆卸(圖10、11),並改建為小學部行政及多功能學習設施,如新增的科學學習室、圖書館、電腦、視藝、音樂室等。同時,中學部增建一座7層高的教學大樓,以配合第2階段拆卸工程期間,所有中學學生能在新教學大樓內進行學習。

第二階段的工程,是對中學部現存的行政及教學大樓進行拆卸,保留原有外立面(圖12-14),並改建為4層高的中學部行政及多功能學習設施,如圖書館、實驗室、電腦、視藝、音樂室,以及可容納600人的多功能廳。

2020年3月,第一階段的拆卸工程已啟動,且於5月完成。2020年5月24日,聖母進教之佑慶日,校方舉行了擴建工程動工典禮,6月初已開展了鑽樁工作,預計第一階段的工程於2022年完成,第二階段工程於2024年內完成。

已故校監何廣凌神父,以及現任校監孔智剛神父時常勉勵學校師生,只要熱心恭敬進教之佑聖母,我們必定會得到她的眷顧、助佑及祝福。為此,學校面對第二個百年教育使命,我們學校所有神長、師生、家長與校友們,定能上下一心,在進教之佑聖母的護佑及帶領下,完成這項世紀工程,造福青少年,促進澳門社會的持續發展。

標籤

about 澳門慈幼學校的百年基業:傳承、優化、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