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卷話題【306】
教理重溫
從選舉教宗談教會的聖統制
天主教會擁有一個獨特且歷史悠久的領導結構,稱為「聖統制」(Hierarchy)。這個制度並非僅是人為的管理架構,而是根植於耶穌基督親自建立,並透過「宗徒傳承」延續至今。宗徒們的職權由主教繼承,而宗徒之長伯多祿的職權由教宗繼承,正是理解聖統制的基石。正在進行(剛剛完成)的教宗選舉,不僅是全球矚目的事件,更是這個神聖結構運作的具體展現。它深刻地反映了教會如何在其歷史傳承與聖神引導下,確保領導核心的延續與共融。
聖統制的根基——耶穌、宗徒與伯多祿
- 耶穌的揀選與授權: 福音記載,耶穌基督在公開傳教之初,從眾多門徒中揀選了十二位,稱他們為「宗徒」(Apostles),意為「被派遣者」(參閱 谷 3:13-19; 路 6:12-16)。祂賦予他們特殊的使命與職權:
他們具有訓導權,為向萬民傳揚福音,教導他們遵守祂所吩咐的一切(參閱 瑪 28:19-20);聖化權: 施行聖事,特別是感恩聖事(彌撒)、修和聖事(參閱 路 22:19; 若 20:22-23);治理權: 牧養祂的羊群,建立祂的教會(參閱 瑪 16:18-19; 若 21:15-17)。
2. 伯多祿的首席地位: 在十二宗徒中,耶穌給予了西滿伯多祿一個獨特且領先的角色:
-
- 磐石與鑰匙: 耶穌稱他為「伯多祿」(意為磐石),並宣告要在這磐石上建立祂的教會,同時將「天國的鑰匙」交給他,賦予他「束縛與釋放」的權柄(參閱 瑪 16:18-19)。這象徵著領導、治理和教義裁斷的最高權力。
- 堅固弟兄: 耶穌為伯多祿祈禱,使他的信德不致喪失,並囑咐他在回頭以後要堅固他的弟兄們(參閱 路 22:31-32)。這突顯了他在維護信仰合一上的核心角色。
- 牧養羊群: 復活後,耶穌三次問伯多祿是否愛祂,並三次囑咐他「餵養我的羔羊」、「牧養我的羊群」(參閱 若 21:15-17)。這確立了他作為整個教會最高牧者的職責。
因此,伯多祿被視為宗徒團的領袖和教會可見的合一中心。
3. 宗徒團體: 雖然伯多祿有首席地位,但耶穌也是將權柄授予整個宗徒團體的。他們共同構成了教會的基礎,並在伯多祿的領導下一起工作。
宗徒傳承與聖統制的發展
- 宗徒繼承人: 宗徒們並沒有將耶穌授予的使命與權柄視為個人專有、隨他們離世而終結。為了確保福音的持續傳播和教會的穩固發展,他們透過「覆手禮」,將他們的職務傳遞給繼承人,即「主教」(Bishops, 來自希臘文 Episkopos,意為監督者)。這形成了不間斷的傳承鏈,從宗徒一直延續到今天的主教們。
- 教會聖統制的結構: 隨著教會的發展,聖統制的結構逐漸清晰化,主要包含以下職位:
- 教宗: 他是羅馬主教,繼承了聖伯多祿的首席地位;是普世教會的最高牧者和元首;是主教團的頭;是教會在信仰和道德上永無錯謬的最高導師(在特定條件下,即「教宗不能錯特恩」)。是教會可見的合一中心與基礎。
- 主教: 他們是宗徒的繼承人,通常負責管理一個特定的地方教會,稱為「教區」;他們在本教區內擁有完整的訓導、聖化和治理權,但必須在與教宗及其他主教的共融中行使;所有主教共同組成「主教團」,在教宗的領導下,對普世教會負有集體責任(例如在大公會議中體現)。
- 神父/司鐸: 他們是主教的合作者,分享主教的司祭職務;由主教祝聖(覆手),被派遣到堂區或其他崗位,代表主教去訓導、聖化(舉行彌撒和聖事)和管理信友團體;他們必須聽命於教區主教。
- 執事: 他們被祝聖是為了「服務」(Diakonia)而非司祭職;他們協助主教和神父處理教會事務,特別是在愛德工作、聖道禮儀(讀福音、講道)和某些聖事服務(如付洗、主持婚禮和葬禮)。
這個結構強調共融與服務,所有層級都旨在服務天主子民,引導他們走向救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