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人語
一個草原漢子的皈依
蘭妮修女
梁幹潮翻譯
卓輪巴達從蒙古的財政部退休後,一如其他的退休人士,他渴望過平靜悠閒的退休生活,但上天似乎對他有另外的安排。
2017年,他年滿六十歲便正式從崗位上退下來,與他的妻子和三位女兒在家鄉,大約離開首都烏蘭巴托五十公里的地方,開始享受他悠閒平靜的生活。然而這種悠閒的生活只維持了五年,便因他的兩個女兒而被打破了!
在2022年一個下著雪的黃昏,他的最大和最小的兩個女兒放工回家後告訴家人,她們已決定放棄他們全家信奉多年的傳統信仰而改投天主教。「她們說要將所有供奉在家中的佛像丟棄而換上耶穌基督的聖相!」卓輪巴達說,「她們的言論令我徹底無語,家中各人也感到憤怒!我們都無法接受!她們怎可以這樣背棄我們全家信奉了這麼多年的信仰?但她們卻無視我們的反對!」然而,兩個女兒,燕朵(40歲)和瑪珈(33歲),堅持學習天主教的信仰,並於2023年的復活節守夜彌撒中在主教座堂領受了入門聖事。
由於信仰不同,一家五口分成了兩方,卓輪巴達和他的妻子及一名女兒繼續信奉他們的傳統宗教,而另外兩位女兒則信奉天主教。這兩位女兒跟父親分享她們在主教座堂中祈禱時如何找到了內心的平安;即是在她們首次進入主教座堂,雖然見到的只是很簡單的佈置,然而她們卻感受到從未有過的平安!她們看到當中巨大的苦像,心中便希望知道這懸在十字架上的是誰和為甚麼他會被懸在十字架上。這時她們遇到了當時的本堂神父金神父,並在他的引領下參加了慕道班,然後接受了洗禮。她們的故事觸動了卓輪巴達,但他並沒有改變信仰的念頭。
自從領洗後,兩個女兒每主日都參與彌撒,並將每主日的堂區通訊帶回家,而卓輪巴達也在好奇下開始閱讀這通訊內的聖經章節和反省。他說:「我開始對聖經、天主教會和天主教的信仰感到興趣!」
2023年9月,教宗方濟各到訪蒙古成為了一個轉捩點。9月3日,他們全家被邀請參加教宗的彌撒。在彌撒開始前的兩小時,他們抵達了會場並感受到場內深厚的祈禱氣氛。卓輪巴達說:「現場天主教徒的熱誠、他們對教宗的熱愛和這年邁教宗的講道都深深觸動了我。……我開始意識到蒙古文化和天主教信仰有不少相似的地方。」
其中有兩點特別讓他印像深刻的是「向天主祈禱」和「蒙古包與家庭概念的連繫」。
蒙古人,包括成吉思汗,在傳統上都信奉「長生天」和朝拜大自然萬物的「靈」的薩滿教,「所以我很容易可以與天上之主和全能的神建立連繫,我發現天主教讓我的信仰生活變得更有意義和活力。」
他說教宗對蒙古包與聖家的解說令他印像深刻。「蒙古包是家庭的標記,兩者是不能分開而言的。我明白蒙古包的意義,所以我也明白一個神聖的家庭代表著甚麼,……一切都由家庭開始。」
參加過教宗的彌撒後,他終於同意兩位女兒的主張,以苦像和聖母相取代了他們家中一直放置著的傳統信仰的標記物,而且在2024年與妻子和另外一位女兒都加入了慈幼會梁幹潮神父主持的慕道班,並在2025年復活節前夕彌撒中領受了聖洗聖事。
他說:「我很與奮可以成為天主教徒和傳教士。」67 歲的他說:「我也是一個傳教士,因為我將苦像掛在客廳最當眼的地方,並常向來探訪我的親友分享耶穌基督如何給予了我新生命。」
聖母聖心會的蘭妮修女作證道:「他的傳教精神是很出眾的。……當我們探訪他的家庭時,深深感到他們信仰的深度。」
梁幹潮神父也指出「他的家庭是一個有深度信仰的家庭。……他的女兒讓我想起在福音中安德肋在與基督相遇後如何將他的兄弟西滿帶到耶穌跟前。這兩個女兒在找到信仰後,也主動將父母和姊妹帶到耶穌跟前。」
蘭妮修女:「作為傳教士,我將基督帶給他們,他們繼而也負起傳教士的使命,將基督帶給其他人。……這是一個有信仰的家庭,他們每主日都來參加彌撒;卓輪巴達有時在平日也會刻意來聖堂幫忙堂區的工作。」
蘭妮修女成了三位新領洗者的代母,並表示會「全力陪同這家庭在信仰道路上前行。」而卓輪巴達也表示:「雖然現在我的退休生活很忙,完全不像我之前所構想的,但我很高興和享受目前的生活,因為我找到了生命的意義和深度的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