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總會長訊息

永遠跟鮑思高神父在一起

斯德望馬道力神父

在華道角母院舉行全會代表大會,實在是太好了。說實話,在這本會誕生的搖籃,慈幼會的發源地,我們能細味自己獻身於青年宗徒工作的獨特性。

華道角母院的一切,都在訴說我們的起源。1859年12月,鮑思高神父作出了一個非一般的決定、一個歷史上獨一無二的決定:以他手中的青年來創立一個修會。

事實上,鮑思高神父已經為這些青年做了充足的準備。以下是鮑思高神父簡單的記述:「很久以來我就想創立一個修會。現在正到了實行的時候。其實,這個修會並不是今天才誕生的:它是在你們一直遵守的那些規則裡……現在,問題只在乎繼續下去,正式成立一個修會,接受它的會規。不過,你們必須知道,只有那些經過深思熟慮,自願發神貧、貞潔和聽命聖願的,才正式參加這個修會……現在我給你們一個星期的時間,來考慮這問題。」

結束會議時,大家都懷著沉重的心情,靜默地離去。然後,當他們終於開始說話時,有些人竊竊私語道,鮑思高神父願意我們全都成為修道人。賈烈勞(另稱賈利哀勞)修士在院子裡大步的走來走去,心裡充滿了矛盾的心情。

看來大多數人還是希望「留在鮑思高神父身邊」。賈烈勞說出了那句慈幼會歷史的名言:「不管做不做修道人,我都要時常跟鮑思高神父在一起。」

12月18日晚間,開會決定是否參加新的修會時,共有17人出席。

1877 年9月5日,鮑思高神父在冷照召開第一次全會代表大會時,參會的代表共有23名,會議持續了整整三天。

今天,第29屆全會代表大會,參加的會士共有 227 位;他們代表著全球各地的會士。

在第一屆全會大會開幕式上,鮑思高神父對會士說:「神聖的救世主在福音書中說:無論在哪裡,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相聚,我必在他們中間。我們現在舉行這聚會的唯一目的,就是為了愈顯主榮和拯救被耶穌基督的寶血所救贖的人靈。所以我們可以確信,主會在我們中間;我們可安心,讓主以祂的方式引導我們。

變革的時代

福音說:「耶穌把自己所想要的人召來… …為同祂常在一起,並為派遣他們去宣講。」(谷 3:14-15),這告訴我們耶穌選擇和召喚那些祂想要的人;我們也是被祂選擇和召喚的。天主的國已經臨在,而最初的十二位門徒是我們各人和我們團體的榜樣和典範。十二門徒都是普通人,有他們的優點和缺點;他們既不是一個由人組成的團體,亦不是一個簡單的朋友圈。

他們知道,正如教宗方濟各所說:「我們活著在時移世易的巨變中,而不只是一般的變遷。」

這幾天,我們都感受到華道角母院那種重大醒覺的氛圍,感受到這是一個面對重大責任的時刻。

今天,大多數的會士、會省、整個修會,都有許多積極的表現,但這不足以使我們安心;因為世界各地仍有響亮的求助的呼聲,來自貧苦無告的人;他們活在不同形式的貧困和每天的掙扎中。我說的不僅有窮人,更有樸實勤勞的工人。這情況激發我們的關注和覺醒。

透過在各會省進行的諮詢,我們相信,我們一方面已確定了主要的關注點;另一方面也確定了我們修會活力的跡象,並會根據每個特定環境的具體文化特徵,進行研討。

在大會期間,我們重要關注點的討論是:在今天,怎樣才算是真正的慈幼會會士,怎樣才能對耶穌基督充滿熱情。如果缺乏了所需的這些特質,我們做的只是提供良好的服務、做裨益人群的事、給他們提供協助;但我們未能觸及他們的心靈。

耶穌的使命今天在我們身上繼續著,並透過我們祂的使者成為可見的。我們被祝聖成為祂的先知,給今日的世界帶來祂的光明。我們曾被祝聖來跟隨祂的聖子,完全服屬於祂。因此,重要的是全繫於修會是否忠隨聖神的引領和鮑思高神父的神恩,以耶穌基督為中心,在慈幼會內度奉獻生活。

同時,我們應在給貧苦無告青少年的服務上,活現我們的宗徒活力;他們正處於不同形式的貧困中。因此,我們不僅要給他們提供教育服務,更要藉福傳施行教育,以見證上主的臨在,並帶給這些青少年成長及發展的機遇。

我們被召喚,以新的臨在模式發揮慈幼會的神恩,臨在於青少年及他們的處境中,共建一個包括數碼文化的「完整生態」。

熱切地期望在今屆全會代表大會的討論中,我們能勇敢地深入探討今日青少年的問題。

在這進程中,我們有聖母瑪利亞的陪伴,她是忠貞的典範。

最後,我要跟大家一起回顧,1887年的聖母無染原罪慶日。那是鮑思高神父離世前兩個月,他對一群會士說了一句觸動他們的話:「直到如今,我們常走在正確的路上。因為是聖母瑪利亞在指引著我們。」

瑪利亞進教之佑、鮑思高神父的聖母,今天仍在指引著我們。她是我們眾人的母親。      在這29屆全會代表大會的時刻,她重複了在加納婚宴中所說的:「無論祂吩咐你們甚麼,你們就作甚麼。」

願進教之佑聖母啟導我們,正如她啟導了鮑思高神父一樣;使我們忠於慈幼神恩,永不會讓年青人失望,特別是那些最需要幫助的一群。

余富強神父譯

標籤

about 副總會長訊息:永遠跟鮑思高神父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