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德行

愛心

張冠榮修士

金錢固然可貴,智慧也很崇高,美麗亦很值得我們追求,但卻沒有一樣比得上仁愛,與一顆充滿情感的愛心。我們走過世途,遇到不少聰明的人,也有些是有錢的人,但惟獨是有大仁愛的人,才是最受愛戴的。有權有勢的人能令人畏懼;有智慧的人能令人尊敬;惟獨是仁者,才得別人的愛慕。古語有云:「仁者無敵」。聖方濟沙雷氏也說:「一滴蜜糖比一桶酸醋更能吸引蒼蠅」。

論語有云:「仁者安仁,智者利仁。」就是說仁者自然體會仁愛的好處,而安於實踐仁愛;智者因智慧而領悟到仁愛的好處,故亦樂於修仁愛的德行。

仁者往往在現世就得到百倍的賞報。古代韓信有「一飯千金」的佳話。近代美國富豪侯活曉士(Howard Hughes)也在遺囑中將一千萬元留給曾在沙漠中接濟過他的油站職員。事實上,仁愛是世上最珍貴的。在這困厄繁多的世界上,仁愛有如沙漠中的甘泉;烈日下的遮蔭;冬日溫暖的太陽。耶穌也說十誡的總綱在於愛,祂教訓門徒應彼此相愛。

我們為什麼要愛別人?因為人是天主的肖像,地位崇高,不單值得我們尊敬,也值得我們去愛。別人是我們人世旅程上的伴侶,大家分擔困難,分享希望。別人也是天主所造、天主所愛的,與我們有同樣的人生目的、人生終向,將來在天堂上與我們一起享福。愛別人,就是我們不單自己得福,也想別人得福。

我的中文老師曾經給我們同學一句這樣的座右銘:「揚善公庭,規過私室,化敵為友。」意思就是對別人的好處要公開讚揚,別人的缺失卻要私下規勸,同時盡力把仇敵感化,成為自己的朋友。上述的說話,很符合福音裡愛人如己,以及愛仇人的要求,亦是把愛心帶到實際的層面。

另一件在日常生活裡行愛德的事,就是不要妄自對別人的意向下判斷,就是不要把別人的行為向壞處想,亦無謂為一些未曾弄清楚的事情與人相爭。有一次,三個青年在巴士上與司機爭吵起來,原因是他們打了鐘,而司機卻不停站。正當他們吵得面紅耳赤的時候,另一位乘客調解說:「我看見你們確有打鐘,但司機位那裡沒有響,也沒有着紅燈,所以不能責怪司機沒有停車。」-切爭論就此平息下來。所以當別人似乎對我們不好時,我們不可過於激動,更加不可因而與人爭鬥、以至他日悔恨。首先我們要弄清楚事情的真相,不要妄下結論。先要說:「不明不白為什麼……」,「這件事令人十分不安……」等說話。甚至替他人設想,承認有誤會的可能性。這樣待人忠厚,自己可得平安,也不易惱怒。真福李納德神父曾說過:「我們要講別人好,想別人好,為別人做好事。」

另一點與上述有關的是:凡是似是而非,未經證實,稍有懷疑的事,千萬不要散播開去,否則很易釀成軒然大波,輕則有損愛德與厚道,重則危及財產生命,俗語所謂:「禍從口出」,就是這個道理。有一位聖人曾叫一個城中出名的長舌婦人拿了一籃雞毛,跟他走上聖堂的鐘樓去,然後把雞毛向空中撒下。聖人跟着又叫她去把雞毛逐一拾回,那婦人說:「有些雞毛已飄到老遠的地方去了,怎能拾回呢?」聖人趁機會教訓她說:「我們所說別人的是非長短,也是很容易傳得遠的,其禍害也不容易補救啊!」

有機會時,我們盡量要以愛心幫助別人,例如探望病人,給遭遇困難的人施以援手。尤其是我們應該彼此擔待,因為我們自己也給別人帶來不少苦頭。人不是十全十美的,但若能彼此幫助,同心協力,得出來的成績往往會勝過一些更有本事的人。

鮑思高神父在論及慈幼會大家庭內的愛德時這樣說:「首先我們要欣賞別人,看別人的成功有如自己的成功一樣;其次是忍耐,人人都難免有些缺失,我們要彼此忍耐;最後是責善,即為別人的好處而不怕令對方不高興,加以忠實的規勸,使大家一起行善避惡。」

各位朋友,實踐愛德的例子很多,難以全部列舉出來,但我深切盼望,大家都能在仁愛中成長起來,做一個有愛心的人。

標籤

about 美麗的德行: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