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會長訊息
聖母悼歌 聖母常在
范達民神父
鮑思高神父總是這樣說:「是聖母作了一切!」我們的聖母繼續發放她慈母的溫良,正如她今日在貝魯特所作的一樣。我看見了!
從貝魯特到華道角,聖母常在!
親愛的讀者!
於4月1日,我們慶祝了主的逾越節 — 復活主日之後,今天我在黎巴嫩貝魯特,致函問候你們。對慈幼家庭來說,復活節從多方面來說,都是重要的日子。
首先,我不願錯失這個機會,講述復活節與鮑思高神父的關係。這正是在 1846年的復活節,在他經歷一場名副其實的革責瑪尼山園的痛苦之後:不知如何在下一個主日,聚集他逾200 名青少年。因著全能天主的眷顧,鮑思高神父租到了小小的畢納地木棚(即現今華道角的畢納地小堂)。從那個復活主日到今天,我們已經歷了無數次全能天主及童貞聖母的眷顧。
1934年4月1日復活主日,一個滂沱大雨的日子,鮑思高神父獲冊封為聖人。今年的4月1日,也是我們的上主賜給我們,在世界各地以及在我們所有的事業中,復活慶典大恩的日子。雖然我們身處不同處境:有時候,我們在壯麗的聖堂慶祝復活節,有時卻在樹下;同樣,在烏干達帕拉貝克或南蘇丹朱巴的難民營中,慈幼會士團體也與最卑微及受排斥的人,在復活喜樂中分享生命。讓我們感謝上主,賜給這些生命復活的標記,因為他們在貧困與痛苦中,仍感受到上主特殊的眷愛。要為這些不正義的境況負責的是我們人類,而不是天主。
瑪利亞也常常臨在 ─ 無論是聖週五主受難日或是復活節的早上。我特別要提出一點:聖母在整個基督徒世界所喚醒的吸引力。
這個下午,我與其他慈幼會士,到訪貝魯特的「黎巴嫩聖母」大殿。建於山上的大殿十分壯麗,巨大的聖母像,伸開雙手環抱整個貝魯特城。我們在那裡的一間小堂祈禱,有很多不同的人也在那裡祈禱,大部份是青年,我為此深受感動。我的目光投向一位年輕的母親及其14歲的兒子。母親閉著雙眼祈禱,滿懷專注和虔敬。兒子站在母親身旁,靜靜地站著,看似有點疲倦,然而他只看著母親 ─ 我注視著他們,因為這個情景令我十分感動。這份信德如此深厚。無疑,這位年輕的母親,定會把心中的情感,向我們另一位母親傾訴,她就是耶穌的母親,也是我們眾人的母親。
我心中默想著這個情景,而在眾多類似的情景中,我心中也時常有著同樣的感受。童貞聖母向在整個世界的兒女,喚起一份無比的溫柔、感情與愛。
今年的五月,我們將慶祝都靈聖母進教之佑大殿祝聖150 周年。這聖殿是鮑思高神父,為回應童貞聖母的意願而建造的。這是神聖之所,具體地展現了聖母的話:「這是我的家,從這裡發顯我的光榮。」
的確,她的光榮將繼續在整個遍及134個國家的慈幼世界中發顯出來。慈幼世界滿佈聖堂、小堂、聖母聖地及大殿,聖母今天仍在這些地方,召叫不同文化及膚色的子女跟隨她,與她相遇,使能把他們抱在她慈母的懷中,時刻引領他們到她愛子那裡。
我確信貝魯特這個情景,即這位母親與在身旁兒子一起的情景,每天都在世界各地重演千百次。每當聖母看顧我們,在她懷中護佑關顧我們時,我們便不會畏懼。
當我們以慈幼式的目光觀看,便會明認並繼續複述鮑思高神父經常說過的話:「是聖母作了一切!」 ─ 容許我這樣說,她將繼續這樣做!
祝願聖母進教之佑瞻禮快樂!5月23日,我們將在華道角,隆重慶祝大殿祝聖150周年。這將是千載難得的機會,讓我們偕同普世所有的聖地、小堂、聖堂與大殿一起,而我們的聖母,就繼續在這些地方發放她慈母的溫良,正如她今日在貝魯特所作的一樣。我看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