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教之佑大殿祝聖150 週年

陳興翼神父

一八六二年五月三十日晚上,鮑思高神父向青年們講了一個有關「兩根大柱的奇夢」:鮑思高神父夢見,教宗所駕駛的那艘巨艦,在洶湧的波濤中受到許多敵艦的攻擊。在大海中,聳立了兩根又高又結實的圓柱。在其中一根上面放著一尊「無玷童貞」的聖像,腳下掛著寫有「進教之佑」字樣的巨型字牌。在另一根更高和更大的圓柱上面則放著一個巨型聖體,下面亦有一塊字牌,寫著「信友的救援」。上天在採取行動,給鮑思高神父指示。

同年十二月的一個晚上,鮑思高神父對日後要成為他第二位繼任人的歐培拉說:「我們的聖堂(指聖方濟沙雷氏堂)太小了,我們要造一座更美更大的聖堂,給她取名為『聖母進教之佑堂』。我沒有一分錢:可是,這沒有關係。只要天主願意,一定會成功的。」另一次,鮑思高神父對賈列勞神父說:「直到現在我們隆重地慶祝『無原罪聖母節』。可是,聖母卻要我們用『進教之佑』這個名稱去恭敬她。現在時局這樣悲慘,我們實在需要至聖童貞聖母幫助我們保持對基督的信仰。」安福西神父問鮑思高神父是否已有足夠的資金來展開這項巨大的工程,他答說:「是聖母要造這座聖殿,她自會尋找所需的金錢。」

杜林市政府的工程部主任,看到「進教之佑」的名稱後,不表贊同。他對鮑思高神父說:「難道你不能改變一下名稱,把她叫做玫瑰聖母堂,或和平之母堂或聖衣聖母堂嗎?聖母有這麼多的名銜!」當聖殿的圖樣得到市政府批准後,鮑思高神父連忙前去向工程部主任道謝。主任對鮑思高神父說:「我真想不到你是如此的固執,竟連一個這樣難聽的名稱也不肯改!」鮑思高神父無論如何都不肯放棄這個名稱,因為她是聖母自己選擇的。終於,艱鉅的建堂工程於一八六三年開始了。教宗碧岳九世知道了此項消息,也贊助了五百里拉,並說:「『進教之佑』肯定是一個令天上母后喜愛的名稱。」照鮑思高神父的估計,二十萬里拉的經費應該足夠;但實際上,待工程全部完成時竟用去了接近一百萬里拉。這些錢是從哪理來的,只有聖母知道;必要時,她透過鮑思高神父的手顯了許多奇蹟,多不勝數。

一八六八年六月九日,聖堂舉行隆重的奉獻禮。鮑思高神父託一位著名的畫家繪了一幅特大的油畫,掛在正祭台上面:聖母瑪利亞站立在畫的上半部正中,手中抱著小耶穌,頭上的白鴿象徵天主聖神,白鴿的上方有一個長了眼睛的三角形,有「天主見我」的深意,另外還有九品天使圍繞在上空。聖母的下方和兩側是宗徒和聖史;在聖伯鐸和聖保祿中間有一座縮小比例的建築物,那是慈幼會在華道角的母院,鮑思高神父想把慈幼會放在聖母的特別保護之下。本來鮑思高神父的構想比這個還要大:在聖母四周還要有先知、貞女和精修聖人;在下面要有世界各地的民族,他們都在向她伸手求助。這個描寫使我們明白鮑思高神父是怎樣去了解「聖母進教之佑」的角色:一個世界性的宏觀看法,聖母進教之佑是為普世人類的。

為準備教友的心靈迎接這個祝聖典禮的大日子,鮑思高神父編寫了一本小冊子:《天主之母的奇妙化工》。他寫道:「…從過去十八個世紀的經驗,可以看到瑪利亞光輝的形象,她在天上不停地履行身為教會之母的職責,關心教會的使命,以及幫助基督徒在世上的旅途。」

掛在進教之佑大殿正祭台上的這幅巨型油畫,在這麼多年來,被製成了各式各樣的聖相和態像,不知進入了多少教堂、學校和家庭裡?很多次在聖相的背面印有「聖母進教之佑」九日敬禮或藉「聖母進教之佑」的轉禱而求天主降福的經文。這二者都是由聖若望鮑思高神父親自編成而經教會當局批准。聖人很多次提醒人說:「千萬別說是鮑思高神父顯奇蹟,我只是要求你們同我一齊祈求聖母,是她俯聽了你們。」

編者按:輯錄自《敬禮聖母─進教之佑與教會感》陳興翼神父撰,第22-25頁。

標籤

about 進教之佑大殿祝聖150 週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