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心聲:
慈幼修院點滴-朱新民修士
馮偉文
2009年1月15日,那是朱修士辭世的日子,每次路過聖德肋撒醫院附近,總會勾起對這位可敬長者的無邊思憶。
朱修士是一個信、望、愛德兼備的人,而且我認識的他,可以「施恩莫望報,受恩慎莫忘」10個字來形容。
關於「施恩莫望報」,我可作見證,他是我的第二任意大利文老師,同一時間在病中向三位學生施教,其中一位男士,更在醫院內完成意大利文初階。他在臨終前兩星期,也如常教我。可他向長上引見時,都說我是他的朋友,這樣便把我抬高一級,成了他的平輩。
至於「受恩慎莫忘」,原來他當慈幼修院財務主任時,已預見年老會士的需要,要求長上建一幢獨立的護老院,但當時會省財政並不充裕,故無法成事,而他也一直為未能完成這宏願而耿耿於懷。
另外,他處處對施彌德老神父(Fr Alexander Smith)表示關切,因施老神父患嚴重老人病,晚年無法自理,唯有安排住護理安老院。林仲偉會長坦言這是痛苦的決定,因少懷之家地方、人手、儀器都有不足的地方。
朱修士曾說過,甚至讓出他的房間,他也願意。原來當年朱修士這批從上海經澳門來香港的修生,只會說義大利語、上海話和國語,時值中國內戰,大批難民入境,過移民局時,官員以英文和廣東話嚴厲盤問。他們答不上話,被全部留下。這邊廂,施神父等得心急,與同屬蘇格蘭籍的「幫辦」交涉,結果這批修生全部獲放行。朱修士是銘記在心,心存感恩,才向我這個「私淑弟子」直言。
在此也可知他真是公教徒的榜樣,願他在天鄉享永遠的賞報。